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出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发展。这个问题实际上很早就解决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党提出要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已经把“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解决了,对此,全国人民、各地区在思想上的认识是一致的。
第二个问题是为谁来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强调科学发展观,就是进一步强调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要满足人民的需求,让全体人民能够参与发展的过程,能够分享发展的成果。这个问题在中共八大时已经提出,现在又提出来,是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盲目追求GDP,不考虑人的感受、不考虑人的利益这样一些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不能因此丢掉其他方面的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不能疏忽。胡锦涛总书记也讲了,如果不注意这些方面的发展,不注意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在一定意义上,我认为某些方面的发展滞后已经开始制约经济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从"九五"以来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耗一度下降,但近两年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势头。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者所加剧的。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协调的方面有很多,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四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统筹中央和地方。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发展,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但是这种发展,当代人的行为,不应该以破坏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代价,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一致的。当然,概括为“人与自然和谐”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比原来那种概括可能有更深的含义。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