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9年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我们顽强、睿智地从废墟上站起,从婴儿孱弱的躯体成长为青年健壮的骨骼后,我们将如何继续?党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走什么样的路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党、一个国家更是这样。我们党向来是重视理论修养的党,历史一再证明不重视理论建设,就容易失去航向,就容易走糊涂路。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继续解放思想、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鲜明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集中表达了全党的共同信念、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继续解放思想、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个继续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会议上,将和谐社会的理念写进了党章。个人认为,三个继续必将成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强大保障。
我们在教条主义对党、国家产生很大破坏的艰难复杂局面下提出了解放思想、在生产力被严重禁锢情形下极富勇气地选择了改革开发、在马克思主义需要辨证对待的实际需求下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今天的成就已无可置辩地证明了上述历史选择的伟大与正确。那么,当我们已经成长起来了,当我们面临着新的阶段、新的国内国际环境后,上述选择还管用吗?我们还可以继续吗?
应该说这些思想、理论的选择与推出,都经历过深思熟虑的酝酿,也经历了全面广泛的实践检验。它们虽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但并不只是为应付当时需求的权宜之计。党和国家在经历过诸多风雨和坎坷后,认识到了我国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处于不发达的阶段,这就决定了解决面临问题所依据的理论和采取的决策不能鼠目寸光,而应具有前瞻性、长期性。
我对三个继续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说明了这些历史的选择的正确性。显而易见,这些思想、理论的选择与实施已被我们的巨大成就证明了其正确性。国家综合实力、国际地位空前增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政治、文化进程得到强有力的推进。这都是正确的思想、理论通过实践接出的硕果。二是说明了必须性。20年前,在党的十三大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首次写进党代会报告。20年后,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依然郑重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决定了三个继续在当前的必要性和必须性。三是说明了发展性。解放思想本身就意味着与时俱进,而“推进”、“发展”更直接道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态性。我们的思想、理论并不是完成了,相反,它们还很年青,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还需要今后的实践不断去丰富它,发展它。一个生动的例子便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须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理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