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十七大专题 > 十七大解读 > 新观点新名词 > 稿件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的十八个新亮点(五)
2007年11月8日 16:32
来源:半月谈   选稿:上海市经济工作党委党群工作处

    亮点之十三: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廉租房制度”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是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专门提及住房保障制度,更是第一次谈到保障方式和保障对象。

    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在重点强调教育、医疗问题的同时,也将住房保障写入其中,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意的尊重。同时,这一表述也表明,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已经有了重大调整。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说,党和政府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而健全廉租房制度,就是要从整个制度的层面逐步解决问题。据介绍,今后廉租房的覆盖范围将逐步从解决最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逐步过渡到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建设部将采取措施保证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抓好落实工作。

    亮点之十四:正式纳入“和平协议”新提法

    为了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迅速成为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孙升亮指出,此次十七大报告中正式纳入“和平协议”的提法,一方面显示出中共重信守诺、认真落实胡锦涛会见连战“新闻公报”、尊重台湾民众意愿的诚意,另一方面也表明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大陆方面在政治层面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目标。如果两岸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有可能逐步构建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亮点之十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是一个有独特优势、辐射集聚的经济区域。

    2004年福建省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规划,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建设海峡西区展示了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诚意。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会促进周边的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发展,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作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