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宁区通过两轮社区“五个一工程”,建设了一批老年活动室、健身苑(点)、绿地、图书馆等,使群众生活日益便利与丰富,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在日益增长,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宗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长宁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使公共服务的范围更广、群众受益面更大,公共财政的绩效更明显,让市民进一步享受到长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在今年1月初召开的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区人大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反映了广大选民对发展社会事业的迫切愿望,35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建议长宁区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议案》,建议区政府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放到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领导,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步实施规划方案,确保投入,职责落实,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虹桥涉外贸易中心是长宁区三大经济组团之一,被上海市总体规划列入专业中心之一,也是打造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虹桥涉外商务区的核心区域。虹桥涉外贸易中心以成熟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实施虹桥功能性拓展。目前在虹桥地区有约3000家企业和机构,其中外资企业、外事机构占总量的近50%,全区外籍居住人口10000多名,驻沪领事馆15家,50%的外交官官邸落户长宁。虹桥涉外贸易中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总部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相对集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素基本具备。进一步增强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虹桥功能在上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上海的涉外经济商务服务平台和面向长三角的商务服务平台,符合将长宁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入上海发展大局、融入世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拓展虹桥功能,加快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建设,已引起区政府的极为关注和重视,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为此,在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32名代表提出了《关于拓展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功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议案》,建议区政府深化功能拓展,完善和细化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发展规划;形成运行机制,加快建设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加强政策研究,探索解决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建设中的瓶颈制约;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建设虹桥涉外贸易中心的投资环境;加强人才集聚,确保虹桥功能拓展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目标的实现。
2月2日,区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决定将这两件议案列入区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交由区政府办理,并将议案的督办作为常委会重点工作之一,大力推进长宁区的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0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