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有一位叫葛海英的女检察官,巾帼不让须眉,二十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为做好司法工作、维护公平正义而不懈努力着。她先后担任检察院办公室、检察技术、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和控告申诉检察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检察院保密领导小组副组长,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检察院保密工作获全国“三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城镇“巾帼文明示范岗”,个人先后获得过本市第三届“上海市优秀公诉人”、市“保密工作先进个人”、市检察系统“个人三等功”、区“三八红旗手”、区“肖玉泉式好干警”、区“政法系统业务带头人”等表彰和荣誉称号。面对这些,她仍然谦虚勤奋,埋头实干,默默奉献。2003年,她得到选民的信任,当选为区十三届人大代表,并任区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委员。她没有把“人大代表”当作一个头衔和一种荣誉,除了继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她开始更多地考虑如何依法履行好代表职责,更多地为群众做些实事,更好地为全区发展服务。
葛海英代表在担任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科科长期间,发现法制观念淡薄和对纠纷处置不当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对青少年德育和法制教育,她积极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法制课程,在五角场街道、杨浦职校、上海航空工业学校等先后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对职、技校学生和闲散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努力让边缘少年懂得知法守法,远离犯罪道路。
在葛海英代表的眼中,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在一个孩子背后,牵动的是六个成年人的心,一代人是否成器,影响的实际是三代人。她始终认为,挽救一个失足的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而无数个幸福的家庭,才能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因此对于每一位失足少年,葛海英代表都主张尽量感化、教育和挽救他们。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3年9月,区检察院和五角场街道共同创建了“青少年维权法律咨询窗口”,葛海英代表在活动中热情接待来访人员,耐心与他们沟通,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同时还四处奔波为当事人协调,帮助不少家庭妥善解决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表扬。有的群众来信对葛海英代表为挽救他们的家庭和孩子而付出的辛苦与努力表示深深的谢意。面对群众的表扬,葛海英代表谦虚地说:“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尽可能为群众做些实事,提供些帮助。只要能看到事情解决了,一个个家庭能继续维持幸福和睦,我苦些、累些,算不了什么。”
2004年,葛海英代表与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在定海街道宏运敬老院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基地”和“夕阳红老人帮教队”,让一些失足少年在那里与老人谈心,为老人服务,从而得到了教育。葛海英代表的努力换来了喜人的效果,至去年9月,已有6名失足少年撤消了帮教,重新走上社会。今年年初,葛海英代表离开了奋战多年的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的岗位,来到控告申诉检察科负责受理控告申诉等工作。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新的起点。她充满信心地说:“控申科是检察院的一扇窗口,我在这个岗位上,不仅仅是一名检察官,还要发挥一个人大代表的作用,维护好和监督好司法的公平正义,为杨浦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