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责任”这是区人大代表、黄浦区董家渡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妙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她为老百姓做得很多的理由。无论是人大代表的职责,还是党工委书记的责任,王妙珍在实际工作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让群众安居乐业是我的天职
王妙珍代表所处的董家渡街道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厢社区,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旧公房比较多,居住其中的居民希望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极其强烈,厨卫合用改为独用的呼声已成为社区中的主要热点,有的小区居民联名写信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竟达15年之久。由于旧公房“合改独”改建没有规定模式、没有先例可供借鉴,再加上街道班子成员都没有从事过房地产业,改造资金又无从筹措,解决这一问题,满足居民要求确实是一大难题。
面对挑战,王妙珍代表与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他们深入小区,了解居民居住的实际情况和对创建老公房的具体要求。积极争取区房地局、住宅局、南房集团等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争取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慎重地提出了推进厨卫“合改独”改建的工作思路。在王妙珍代表积极奔走和呼吁下,瞿溪新村、车中小区“合改独”综合改造项目终于列入2004年市、区政府的实事工程,在资金上采用政府、物业、居民各出一点的办法。工程要开工了,但新村内有八种不同的房型,有的改建需涉及承重墙,技术上还可以想办法,最关键的是改建中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居民利益的矛盾,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具体实施方案的确定,为尽量避免和减少由于利益调整所引发的居民矛盾,王妙珍代表带领街道70多名机关、居委干部,用了近200个晚上、60多个双休日,反复召开居民听证会,一户户上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拆除小区内180多处违章搭建,化解200多起因利益重新调整而可能影响改建的矛盾,通过三年的努力,有1120户居民家中的合用设施改建成独用厨卫间,居住条件明显改善。面对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居民深有感触地讲:“路平了、水清了、功能齐全了、环境优美了、邻里关系融洽了”。面对随之而来的赞誉,王妙珍只是淡淡一笑,她说:“贴近社区百姓,为百姓服务,这是我的天职”。新年伊始,王妙珍代表又在张罗着新的“合改独”工程方案了。
共享改革成果不能留有死角
2002年的小年夜,王妙珍代表与往年一样,来到社区慰问困难家庭,当她来到一对孤老兄弟家中时,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除夕之夜,兄弟二人一碗冷饭一盆剩菜,相对无语。屋外是欢声笑语,万家灯火,屋内是家徒四壁,冷冷清清。见到此情此景,王代表心如刀割,党的宗旨是为民谋利,共享改革成果不能留有死角。作为一名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大代表,此时,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代表立即着手进行调查,了解到街道共有独居困难老人604户,于是,她与街道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后商定,在街道成立“温馨老人之家”,用三年的时间,彻底改善这些老人的生活条件,让这些老人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王妙珍代表积极挖掘资源,利用社区各方力量筹措资金,孤老家中缺什么补什么,基本保证每户家有微波炉、电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同时还帮助困难老人办理助医卡、配备户籍医生、志愿者、救助电铃等,并与附近学校联系,开展在校学生与孤老结对,帮助孤老打扫房屋等活动,切实做好对困难老人的帮扶工作。到2004年年底,社区内已有304户困难老人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落实了困难老人的生活后,王代表和她的同事们又开始为其他困难对象奔波,共列出10类困难对象,实施了工作联动、基金托底、关心结对、教育培训、网络应急等五大帮困机制,从而使得地区弱势群体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的关心。
关爱学生,从源头上帮助解困
王妙珍代表常年工作在街道,她深深感到传统的帮困虽然能为困难群体雪中送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从源头上下功夫。她通过调研发觉,许多贫困家庭的学生,渴望能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接受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教育,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如愿以偿,孩子的成长关系着一个家庭的未来,王代表思考着如何利用社区内的师资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学生。她的想法得到了区总工会和大同、立达中学的大力支持,在社区劳模教师的热心帮助下,街道在全市率先设立了社区劳模爱心学校,劳模教师利用双休日,义务为那些家庭特困的初三学生开展学业辅导、思想关心和生活照顾。3年来,学校已开办了三期,学生人数达256人,前二期共180名学生100%地升入高一级学校,有70%以上的学生考取市、区重点中学,为这些贫困学生的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形成了“造血再生”的动力。
新年伊始,王妙珍代表又在思考着如何构建文明和谐社区。今年,她又推出了“董家渡社区一线工作法”,对社区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难怪她的同事评论她“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保证不了休息。”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上,党的先进性正是由无数党员的先进行为所体现。王妙珍同志把党员的先进性具体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地去落实这种责任。她说:“我不求什么,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大家的厚望,让社区居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就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