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县人大之窗>>区县人大动态>>正文
为保障市民健康服务 为构筑和谐杨浦出力——记杨浦区十三届人大代表陈允硕
6月7日 14:57
 

  陈允硕是杨浦区十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市东医院院长,2004年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陈代表用行动实践着“不让选民失望,不让病人失望”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

  市东医院的前身是曾有过自己辉煌的上海纺织第二医院,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伴随着上海纺织业“壮士断腕”的悲壮,1999年从纺织系统剥离,成为全国企业医院中第一家成建制属地化的二级甲等医院,当时由于设备老化、病房陈旧、人心思动,加之不合理的医疗布局,医院的前途渺茫。2001年年初,陈允硕代表接任市东医院院长之职,在仔细分析了医院现状后,他首先确立了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去适应医疗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主动参与医疗市场的竞争。他认为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取得病人信任、赢得市场的关键,在全院医务人员取得共识后,“团结奉献、诚实守信、钻研技术、务实创新、廉洁行医、病员优先”的市东医院精神逐渐形成,并在每一位医院职工的行动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在陈允硕的带领下,经过共同的努力,2001年底,市东医院年终综合考评、全市万人问卷调查综合满意率和市行风、精神文明检查等三项指标名列杨浦区卫生系统之首。

  陈允硕代表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在狠抓规范服务的同时,他清醒地认识到高技术和高水平的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核心,用他自己的话说“重视人才是被市场和发展逼出来的”。陈允硕代表不仅注意引进人才,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建设人才梯队,陈代表在医院建立起了“人才库”,制定了《市东医院加速培养临床医技科室专业人才实施纲要》和《实施细则》,设立人才培养基金,专项用于培养技术骨干。医院对进入“人才库”重点培养对象实行竞争淘汰制,不论资排辈,唯才是举,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首批“人才库”15位成员已进入第三周期的培养,其中大多数成员已经成为各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医院现在拥有一支精良的技术队伍:有70余名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其中15位专家还在市一级学术团体担任委员以上职务;2位医生被评为全市100名“上海市医苑新星”之列;有4位高级医务人员为区拔尖人才;有4位年轻医务人员进入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行列;24位医务人员作为院“人才库”培养对象。

  由于规范管理,重新定编、定岗和定责,开展了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更加重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市东医院在改革中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年门、急诊量从属地前的20多万上升到目前的40多万,医院经济总收入从原先的8000多万提高到2003年的1.5亿元。2004年6月,市东医院搬迁至北部的中原地区,陈允硕代表真心地为选民们高兴,因为市东医院的整体搬迁不仅是2004年杨浦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也是杨浦区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决策,这使得市东的殷行街道、五角场街道、五角场镇、新江湾城的40余万市东老百姓就医得到很大的方便,这是急百姓所急的创举,亦是城市发展、科学布局合理整合优化医疗资源的所需。历经五年的“属地化”建设,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原上海纺织第二医院)如浴火涅磐的凤凰一般,以端庄俊美的身姿矗立在上海杨浦的中原地区。

  陈允硕代表还来不及对此欣喜,最近又在为编制杨浦区“十一五”规划中的区级卫生规划忙碌奔波、出谋划策,“作为代表,我有这份责任。杨浦现在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建设知识创新区,一定要重视医疗卫生事业,杨浦要走一条科学的、持续的、可协调发展的道路;全社会人均寿命已超过70多岁,而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人均寿命才52岁,我们不能以健康为代价发展事业,知识杨浦应该是一个蕴含着健康理念的杨浦。”



 
   来源: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王晨  
 
[关闭窗口] [回到首页]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