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全国文明单位,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上海中心气象台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目前有员工10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4人,工程师45人。
中心气象台作为上海市气象信息发布的唯一窗口,承担着本市日常公众天气预报、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服务、灾害性天气预警以及海洋气象服务等工作,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中心台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将社会效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将社会需求、市民需要放在首位,不断开创气象预报与服务领域的新局面。
一、围绕预报服务中心工作,开创服务新局面。
紧紧围绕预报服务中心任务,做好三满意工作,即决策服务让领导满意,公众服务让市民满意,专业服务让用户满意。台里提出的口号是“尽管还不能达到100%的准确,我们仍须尽100%的努力”。近几年来,随着上海市创建"四个中心"步伐的加快,社会活动与外事交流日趋频繁:在上海五国首脑会议及APEC会议期间,在市两会、党代会的岁月里,在春运、旅游节的紧张时刻,在三峡移民、申博的关键服务等,中心台牢记作为气象人的责职所在,主动承担气象保障风险压力,时刻监视天气的细微变化,精心制作了数百份准确、及时、详细的专题气象报告,为各项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保障。
随着广大市民对气象预报关注度提升,对天气预报的内容、质量及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台不仅加大了在关键性、转折性及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上的投入力度,并且在气象信息播报领域方面不断创新,运用一切有效载体、传媒和新技术,力求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将灾害性天气信息告诉市民百姓。近年来在全国开创了多项第一:首创了首席预报员制度,率先推出了手机气象彩信业务及开通了集团用户气象短信,创立了第一个地铁气象信息播报平台,第一个与广播电台(上广990,东广)共同推出了整点滚动短时天气预报及实况温度播报,有效地为本市防汛防台提供了可靠信息,为保障交通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使气象信息在电视、电台、报刊媒体的收视、收听及阅读率名列前茅。中心台还聘请了20位市民为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员,每天对预报进行质量评判,并在电视台予以公布,自觉接受市民的监督。
目前中心气象台的专业用户遍布电话、电力、商业、制造业、水库、航运、仓储、保险、海上石油生产等各行各业。面对如卢浦大桥、洋山深水港、轨道4号线抢险等市重点工程,中心台都在第一时间主动提供气象预报及信息咨询服务,普遍得到用户好评。当中心台从新闻媒体获悉轨道4号线出现险情后,主动与工程指挥部联系,以最快的速度制作抢险现场的专题气象报告,为抢险工程能在多雨的梅雨季节中顺利进行,提供了及时的气象保障;在为海上油气平台的台风预报服务中,不仅及时准确地发布了台风警报,而且多次主动提出了正确建议,供用户单位决策参考。当“麦莎”台风临近本市前,洋山港及大桥工人纷纷撤离现场,台里都派出精兵强将,将防灾应急车辆锁定在桥中央,对现场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在"鹿莎"台风及"鸣蝉"台风的气象服务中,既保证了平台作业人员的平安撤出,也为该用户避免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更为油气田能正常地向全市几十万用户供气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保障。
在2003年初汛期准备期间,恰逢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为严防"非典"对业务的冲击,确保本地天气预报不中断,中心台抽调部分业务骨干仅用了48小时,快速组建起全国第一个备份气象台,充分展示了中心台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为推进业务现代化建设,强化提升服务能力,中心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并将其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全新的天气预报可视会商系统,开发了预报会商软件,建立和完善了自动气象观测网,并纳入日常实时监控;在长江三角地区设置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投入业务运行的闪电定位仪系统;第一个完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升级。目前雷达产品在气象业务上的开发、应用已基本达到美国本土雷达的运作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雷达信息产品已提供部队和民航部门共享,充分发挥现代化装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抓深化改革,谋可持续发展,
抓深化改革,促可持续发展,创民主新风,建立动态考核制度。为了做到与时俱进,2002年中心台进行了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结构调整的改革,建立岗位等级制,引入激励机制,实行岗位聘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未位淘汰制等,通过舆论先导、政策引导、思想疏导,发挥党员的保证作用,改革后的中心台,机构精简、人员精练,运作流畅,对富裕待退人员也实行阳光政策,使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为了推进台务公开工作的健康发展,台里通过网络载体,实行了公务公开,整个网络包含了了党政工团和业务共13个版面,通过对话界面,职工可与党政领导直接对话,发表意见,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郊区纪工委领导的高度评价。这几年台里通过专业有偿服务,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也为气象的业务发展和职工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经济基础。
针对台里的新情况新形势,台里又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中心台业务技术和经济实力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在何方"的全台大讨论,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以人为本搞好凝聚力工程,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近几年中心台还开展了形象工程、爱的奉献,我眼中的上海等一系列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展开全台大讨论;如“我为中心气台添光彩”、“中心台可持续发展”等。为了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努力把中心台建成学习型单位,台里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学习氛围,除了举办各类业务交流外,还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仅2003年读博士、硕士、本专科的职工占全台人数的四分之一强。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中心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先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继在大别山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后,当伽狮地区地震、东南亚海啸发生后,全体职工自发地献上了工资一日捐款项,每年还开展为灾区捐款捐物、关心身边的困难职工、无偿献血、关心社会孤老、领养社会孤儿、资助失学儿童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深深震撼了每位职工的心灵,而且也提高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大大加强了职工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