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务公开 > 人事人才 > 稿件
市经济党校第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生活系列之七
2010年11月29日 12:25
来源:中共上海市经济工作委员会党校   

  “八零后”看马列原著的学习

  编者按  2010年11月3日下午,上海市委党校张春美教授,为第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作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简介――马列原著导读”专题讲座。随后,学员们认真自学了《马列著作选编》,并分组对著作学习笔记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特选取本期培训班两位年轻的“八零后”学员的交流发言与读书心得,以展示青年干部对学习马列原著的重视与思考。

  研读马列著作,树立一种信仰

  “80后”的我们,大多数已经离开学校,踏入社会,整天淹没在“金融危机”、“房产泡沫”、“快餐文化”等社会问题里,埋怨着社会的浮躁,抱怨着生活的不幸福。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这是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在物质条件极大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需求的匮乏和变异,简单地说就是缺乏信仰。

  “80后”的我们,成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碍于考试压力而囫囵吞枣的简单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不能给大多数人带来清晰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不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科学学习的重要性,更不会知道在马列著作里其实对很多的社会问题有着科学的解释,以及对正确的处理问题应具备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诠释。

  所以,只有认真地通过研读马列著作,紧密结合实际对马列著作进行学习,以正在进行的工作和面临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列原著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和解决我们自身和周围人们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和疑虑,使我们树立一种科学的人生信仰,才是帮助80后群体坚强、乐观面对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

  对美国次贷危机的一点思考——马克思《资本论》学习心得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政治经济学巨著,也是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经济现象和复杂问题,都能够在《资本论》中得到理论上的解读和深层次的矛盾揭示。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期,重读《资本论》再次深切体会到马克思的智慧如炬,跨越时空却鞭辟入里。

  次贷危机是由美国次级房屋贷款行业的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产生并波及至今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恐慌和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告诉世人: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幸福诺言并未兑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马克思阐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和深刻根源,他指出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信用、货币和金融不过是某一个环节、一种外在表现而已。

  对解决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干预是必要和必然的趋势。“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的指挥。”在美国,奥巴马政府通过819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投资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就是很好的佐证。在同一时期,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面对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的金融危机,同样也推出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核心的应对措施。对比中美两个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在同一场危机中的决策,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马克思凝聚在《资本论》中伟大思想的深刻性与前瞻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