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天地 > 理论学习 > 稿件
聚焦国家重点战略 构筑航空人才高地
2008年4月10日 14:51
来源:上海市经济工作党委干部人事处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民机研制的重点骨干企业和上海航空产业的核心单位。近年来,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努力聚焦国家战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为先进支线飞机ARJ21研制、军机配套成品、迎接大客飞机落地上海等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近几年,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贴专家、511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等为骨干的9000余人的职工队伍,并涌现了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集体”、“上海市劳模集体”、“航空报国重大贡献单位”等优秀奖项单位或集体。

  1、以新人为重点,加快引才步伐

  针对航空工业业内人才紧缺、业外人才难觅的特点,我们立足引进新人。在规划“高新”工程及ARJ21项目的同时,人才规划同步实施。2005~2007年间,共计引进高校毕业生18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引进比例达到28%,重点院校人才引进比例达到70%,航空相关专业人才引进比例达到90%。同时围绕项目研制急需专业,通过编制涵盖21个专业大类的上海航空工业人才开发目录,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35名。

  2、以能力为核心,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突出培养人才的学习、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在领导干部层面,建立了双休日培训制度;在管理人才层面,与上海交通大学等联合设立管理课程;在员工层面,实施全员教育培训。并利用博士后工作站的柔性流动机制,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提升了团队的创新能力。

  二是以领军人才为龙头,推动项目研发。领军人才依托重点项目,解决了ARJ21吹风模型设计、大型壁板的自动钻铆等几十个疑难问题,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07年我们有3人荣获上海领军人才“地方队”称号,16人次获得专项资金资助。

  三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开放式思维。通过创建科技论坛,定期举行学术交流和研讨,聘请“外脑”兼职,定期开设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召开“科技大会”,请院士做学术报告等,形成了知识内外交融、不断创新的格局。

  3、以鼓励创新与成才为目的,健全激励导向机制

  逐步建立“三个机制”,即职工收入增长与企业经营收入利润增长相配比、与上海地区劳动力市场相协调及技术等要素逐步参与分配的机制。在分配过程中体现“三个倾斜”,即向有突出贡献、技术创新和中青年骨干人才倾斜。近年来,我们青年骨干薪酬的年平均增幅超过18%。有关单位还参照上海市劳动力市场高线,确定中青年骨干津贴,并设立青年骨干住房补贴、无息贷款等,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青年骨干薪酬福利体系。

  4、以“四个共同”为核心观念,建立优秀企业文化凝聚人心

  积极打造“四个共同”文化体系,以共同愿景来凝聚人心,以共同理念来激励斗志,以共同行为来创造辉煌,以共同发展来构造和谐。着力培育“三力”行为文化,即不断提升各级干部的领导力,强化员工的执行力,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来聚合和凝聚力量,形成优势竞争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