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学习小组于9月12日晚认真组织了学习讨论。学员王芳、余加林、谢明霞、杨国松、班代荣、王克松、张燕、龙瑞林、蒙秋艳、张印、陈佳欣、吴兴江、宋祖禹等纷纷发言,展开激烈讨论、交流学习心得、畅谈思想体会。
大家普遍认为,通过课堂学习,提高了理论素养;通过实地考察,增强了感性认识;通过交流讨论,理清了发展思路。此次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同时,学员们也表示,由于存在历史、地理、区位、基础等诸多差异,西部地区发展不可能照抄照搬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就只能永远处于追赶地位,永远处于落后。应该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和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发展基础、条件、优势,理清发展思路,才有可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通过认真讨论,学员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向上海学习。
一是学习上海对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进行不懈探索的精神。上海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走的是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唯有在理论、科技、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创新,才会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国的发展创造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和上海的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要求我们在解放思想的力度、广度、深度上更要下苦功夫、花大力气,才会迎来大发展。
二是学习上海强烈的机遇意识和高效的服务工作。上海强烈的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服务理念和开明、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令人由衷敬佩。学习考察过程中经常听到各级管理和服务部门谈到的机遇意识、危机意识。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等地方政府提出要创造“零障碍”的投资环境,实现“保姆式”服务值得我们深思。上海市经济党校对此次培训工作认真周密的安排,细致入微的服务就给学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家由衷感叹“服务也是生产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但观念不能落后,在国际国内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打造服务型政府,使我们的“硬环境更硬、软环境不软”,增强我们的竞争力。
三是学习上海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的学习精神。上海总面积6400多平方公里,承载近2000万人口,在土地、能源、环境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现实状况要求上海必须具备国际眼光,参与全球竞争,向发达国家学习,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为已所用,大力向外“引资、引企、引智”促进自身发展,使自己尽量少走弯路。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固步自封只能保护落实,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有力的措施去直面挑战,迎接挑战,迎来发展。
四是学习上海兼容并包,服务全国的理念。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上海人感恩地说上海的发展是全国人民支持的结果,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使上海成为了具有博大胸襟的城市,也促使上海一步一步向国际大都市迈进。上海明确提出要建成“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付诸实施,相信上海的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