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感言】
11月6日下午,中青班学员认真聆听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厉曙光教授所作的《食品安全与国民健康》的专题报告,进一步了解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对不久前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三鹿奶粉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肩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我,也深深感到要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感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审议讨论的《食品安全法》是在现行实施的《食品卫生法》基础上的一次跨越,尽管如此,在法律条文中应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要开展前瞻性研究和食品风险评估,加大对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建立相配套的可操作性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从法律上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科学更有效。 二、政府要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认识,认真贯彻执行好食品安全法律赋予的责任,要将食品安全作为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要事来抓,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属地化管理,充分发挥政府总揽全局的作用。
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分段监管,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关键。农委、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能衔接过程中,不能相互推诿扯皮,造成监管盲区,而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四、企业要加强自律。无论是食品养殖的源头企业,还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或者是消费企业,都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牢固树立“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要深刻认识食品安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加强自身管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诚信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加强行业自律,生产经营安全、营养的食品满足社会需要。 五、新闻媒体要正确导向。新闻媒体作为加强食品安全舆论宣传和监管的重要手段,要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正确导向。要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及时解决问题,但不得进行恶意炒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影响。 (吴健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