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热,还是热。炽热的太阳炙烤着罗布泊这块不毛之地。天空看不见飞鸟的踪影,一条若有若无的车辙延伸向远方……
9月初,中国石油西气东输5周年采访团一行,从新疆轮南首站出发,在“无人区”一口气跑了大半天,终于看到一座孤岛式的驿站,我们眼前为之一亮。
有人欢呼起来:“到了,到了,终于到了!”是的,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西气东输哈密压气站,一座为“万里大气龙”补充能量的驿站。站上20多个身着红色信号服的小伙子,对我们的到来显然格外兴奋。站长孙海方说,听说采访团要来,大家盼了好几天呢。
站内的景象出乎我们的预料。孙海方带我们参观生产区、生活区和员工休息室,崭新的公寓一尘不染,整洁舒适的员工宿舍里,空调、电视、网络、饮水机、电热水器等一应俱全,员工个个神清气爽。这让几名从上海来的女记者惊诧万分,连连感叹“没想到”。
孙海方说:“没想到吧。还有许多你们想不到的呢。”他带我们去看他们的“绿化区”。到了绿化区,我们半天没有回过神来。“绿化区在哪里呢?”有人不解地问。“就在脚下。”我们朝一位员工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株蔫蔫的小草耷拉着脑袋,生怕见人似的。“别小看这几株小草,我们可没少费心血呢。”孙海方笑着说。
一位员工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要来站上,他们都会嘱咐顺便捎点儿花呀草呀。只要是绿色的生命,就是最好的“礼物”。
看到站上生活设施齐全,上海来的几位女记者用起水来不免有些“大方”。这可让厨房里的几位大师傅心疼不已:“我们这儿的水老贵了!都是从300多公里外的哈密运过来的,一吨水光运费就两三百块钱呢。”
哈密压气站地处西气东输管道上游,承上启下,是整个管网的“咽喉”,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巡检是压气站员工的主要工作,每天要沿着管道来回跑360多公里。管道所经之处,皆为荒无人烟的戈壁。巡检最担心的是遭遇沙尘暴或暴雨。员工陈飞龙告诉我们,在一次巡检中遇到暴雨,道路被冲断,他和司机就在车子里熬过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凌晨才绕道回到站上。
在员工宿舍,我们看到一位新员工的床头柜上,放着一些形态各异的石头。旁边一位老员工告诉我们,这些石头是他们当初扔掉的。记者不得其解。这位老员工解释道,他们刚到站上时,也很好奇,跑到戈壁滩上去拣石头,放在床头“欣赏”。年复一年,也许是审美疲劳吧,我们又把这些辛辛苦苦拣回来的石头送回戈壁滩。如今,新来的员工重复着我们的故事。就这样,这些石头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坚守无人区的小站,最大的问题除了寂寞,还有对家人的牵挂。“这里是一岗一人,轻易回不去。家里有什么急事,我们很难帮上忙。”孙海方的家远在山东德州,3岁多的女儿体弱多病。“每次打电话,妻子都是报喜不报忧。孩子生病,妻子经常是事后才告诉我。”一提到女儿,这个山东大汉眼眶湿润了。
一位员工在日记里写了这样一首诗:石油好儿郎,坚守无人区。不惧风和沙,不怕思念家。为国护“气龙”,光荣又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