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电力劳模座谈会
劳动模范是亿万劳动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构建和谐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模范,企业发展需要弘扬伟大的劳模精神。为此,上海电建把弘扬劳模精神,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广大职工也以劳动模范为榜样,努力学习劳模,争当劳模,使劳模精神放射出新的光芒。
从上海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劳模座谈会上传出信息,上海电力安装二公司汽机本体班班长孙鸿玉荣获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电力安装一公司加热面班班长张林军、上海电力安装二公司电气热工班班长倪国军分别获得2004—2006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上海电建外高桥工程公司荣获2004—2006年度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上海电建系统涌现出很多劳动模范,仅上海电力安装二公司自1985年以来,就先后有9人、12次荣获全国、上海市、国电公司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有3个集体荣获国电公司、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因此上海电建在电力建设系统素有“劳模摇篮”的美称。
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学习、尊重、争当劳模的氛围
这次劳模受到市政府和全总工会表彰以后,上海电力安装一、二公司分别召开劳模、领军人才与青年职工座谈会,全国劳模施勇、孙赵富,上海市劳模张林军、倪国军等先后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自己多年来学习、工作的体会,使与会青年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最平凡、最能锻炼人的工作岗位上才能施展才华。同时在公司网页上组织了劳模事迹专栏,及时报道了劳模座谈会的情况和劳模的切身体会。公司还将在五月底开设“劳模讲堂”,推广劳模工作方法、讲述劳模成长经历,宣传新时期劳模精神,进一步引导职工,特别是广大青年职工更好地学习他们的精神和技能,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的良好氛围。
总结推广劳模先进工作法,培育劳模品牌近年来,劳模积极为施工一线解决难题,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面旗帜
孙鸿玉长期潜心钻研技术,针对60万机组共有高压缸、中压缸、#1低压缸及#2低压缸等四缸的特点,孙鸿玉创新地提出了“四缸连续施工”新方案,从而在华东地区第一次实现了汽机安装的四缸连扣,确保了机组安装的连续性及质量的稳定性,安装工期也提前许多。该技术目前已经在常州国电、江西丰城等同类型机组中广泛应用。孙鸿玉还总结了“成品(打包)机工艺”、“9F燃机固定器安装工艺”、“9F燃机管道安装工艺”,这些创新工作法,通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对提高机组运行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又如,倪国军在施工中,善于发现设计和设备上存在的问题。在漕泾热电联供工程施工中,发现由厂商提供的“测温热电偶与设计图纸不符”这一问题,及时联系现场外方专家,纠正了供货失误,避免了由显示误差引起判断失误,甚至影响整个机组安全的严重后果,得到了业主和外方专家的充分肯定,也提高了上海电建的声誉。上海电建及时总结了劳模的先进工作法,积极进行推广,使劳模的研究成果得到共享,对提高整体队伍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展“带教”活动,培养人才梯队
近年来,为了加快青年成才,上海电建积极发挥劳模、领军人才传帮带作用,制定了“带教”培养制度。孙鸿玉、孙赵富、倪国军、胡金月、张礼俊为代表的一批劳模和领军人才,分别在各专业中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与带教对象签订“师徒合同”。经过几年努力,一批能独挡一面的青年骨干在公司点多面广的施工点上挑起了担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真诚关爱劳模,切实解决劳模实际困难
劳模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工程项目的增加,劳模比普通职工要更多的付出,二公司认为有责任对劳模和他们的家庭给予关心、爱护和服务。为此,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劳模以及他们的家庭办实事,办好事,让劳模减少烦恼和忧虑,以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近年来公司考虑一些老劳模因为身体和年龄等原因,已经不适合在一线和野外工作,于是将他们从一线岗位上撤下来,安排他们到管理岗位或者从事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这些同志的特长。比如老劳模傅阿成和胡金月同志目前从事焊接培训工作,他们培养的焊接选手在全国焊接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企业争得了荣誉。正象上海电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潘震东说的那样,要在全公司广泛宣传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动员、引领和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再立新功。要更加支持、关心和爱护劳模,在全公司进一步形成尊重劳模、爱护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