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天地 > 精神文明 > 文化建设 > 稿件
国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007年10月11日 11:07
来源:中国华能集团华东分公司  作者:张克鼎  

    总体看来,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理念体系的缺陷,二是实施推进的不力。

    理念体系的缺陷有四个方面:

    第一,内容完整,但价值主张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表现在企业领导的真实价值观与企业价值理念屡有背离,员工的行为与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一致;

    第二,多元主张,未能突显业绩导向。不少企业的核心理念体系试图做到面面俱到,平行的表达突显不出企业追求高绩效的价值取向,而绩效观念恰好是国企员工最缺乏的,又是国企发展所必需的;

    第三,沉迷于历史经验的总结,理念的先进性不足。不少企业的理念体系根植于企业的发展实践,但由于太过留恋于历史精神财富的展示,而缺少现代管理理念的融合;

    第四,表述形式呆板,内容过于冗长,表意比较抽象。不少被调查者反映,“公司的文化理念太长,记不住,每次都要翻书”、“没特色,看过就忘了”等等。这些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在大多数国企不同程度存在。

    实施推进的不力同样可以概况为四个方面:

    第一,执行不到位 ,理念未“落地”。不少企业提出一套企业文化的理念后,企业领导人没有动力去言传身教,制度未修订,模范没树立,管理体制一如既往,其结果是“理念天上飘,行为地上爬”;

    第二,理念与制度脱节。不少企业的核心理念没有成为制度的指导思想,制度也未能成为推动理念内化为员工信仰的强大力量。尤其是以业绩评价和利益分配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倡导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之间强烈的反差,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非但激起员工更大的不满,也为部分员工发泄不满提供了明确的攻击目标;

    第三,制度与行为脱节。还有一些企业,制度已经比较健全并且制度本身符合核心理念的精神,但这样的制度并没有诱导出企业所期望看到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发现,这往往是由于制度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而制度执行不到位又往往是由于各级管理者不能首先做到以身作则的缘故;

    第四,偏重于物质层建设,形式超前于实质。相当多的国企,凭借比较雄厚的财力,在企业视觉形象建设方面不吝投入,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核心理念和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这只能说明,企业文化建设仍未走出表面化、“标签化”的误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