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用户话“西气” |
2008年9月22日 11:26 来源:西气东输管道公司 作者:江书程 |
|
秋日的上海,清爽宜人,天空一尘不染。“这与5年前的景象大不一样。天然气让蓝天白云又回到城市的天空。”上海市环保局吴国良处长在接受中国石油西气东输5周年采访团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吴国良介绍,过去,只有在上海的远郊区,你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好天气。现在,可以负责任地说,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几乎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享受跟远郊区一样的蓝天白云了。自接受“西气”5年来,上海的空气质量一年一个台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上海市二级以上的优良天气比例接近90%。即使按照国际标准,上海也已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清洁城市。 走进上海宝钢集团特钢分公司厂区,偌大的厂房内听不到机器轰鸣声,更看不到印象中那种烟囱林立的炼钢场景。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花园式的绿色工厂。 特钢分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讲起创建“绿色特钢”的理念。其中,制胜法宝就是用天然气替代煤制气。他说,过去,特钢厂自己生产煤气,生产过程污染非常厉害,因此戴上了“污染大户”的帽子。“现在,我们把这顶帽子扔到黄浦江了。”从2005年开始,历时40多年的煤制气彻底退出特钢的舞台。 位于上海化工园区的曹泾热电厂,是“西气”的另一大用户。去年一年,这个厂用5.2亿立方米天然气,为上海贡献18亿千瓦小时的电。这个厂的中方高管倪施峰告诉记者,这些电力很宝贵,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电力”。为弥补夏、冬“一年两峰”期间的电力缺口作出了突出贡献。“上海市今年夏季没有拉闸限电,‘西气’功不可没。” 作为在上海白鹤站承接“西气”的中间商,上海天然气管网公司多年来一直面对“底气不足”的压力。公司副总经理金玉琦把西气东输称为“上海的生命线”。“有了源源不断的‘西气’,我们就有‘底气’了。” 金玉琦说,上海目前有三路气源,“西气”是绝对主力,维系着上海近300万户家庭和绝大多数宾馆及工业用气。由于上海“气化”步伐加快,天然气成了“香饽饽”,作为直接面对消费终端的城市燃气公司,只能“量入为出”。金玉琦现在最盼望的是西气东输二线早日建成。她说,“到那时,上海将有5路气源保障需求,中国石油仍是绝对主力军。” 金玉琦家就是“西气”的第一批用户。她所在的小区2005年从城市煤气改成天然气,“当时,还有邻居不同意,嫌麻烦,觉得天然气价格贵。”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还是用天然气划算。“我看是越用越上瘾,越用越离不开喽!”这是“西气”5年来给她最直接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