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社会组织形态角度的“组织廉洁文化”分析
重视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论述。一般认为,从社会组织形态的角度而言,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应包括以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公道正派、光明磊落的廉洁氛围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廉洁文化”;以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廉洁氛围为主要任务的“政府廉洁文化”;以营造秉公用权、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克己奉公的廉洁氛围为主要任务的“公职廉洁文化”;以营造诚实守信、合法取酬、爱岗敬业、干事干净为主要任务的“组织廉洁文化”。
特别是“组织廉洁文化”这一块(其含义是除政府机构之外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笔者感到现在理论上论述比较少。可以说是已经有了实践,但理论总结还没跟上;理论界关注不够。譬如说经济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在既有国有、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也有大量的民营、私有、个人独资、外资、中外合资和混合所有制性质的经济组织。又譬如说社会组织,现在涌现了大量的新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这些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成员,其干部、员工的身份恐怕不能简单归类为公职人员,更不要说私营、外资、合资等企业的员工了;对于许多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而言,情况也是这样。而在这些形式和所有制各异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中,一样有必要大力开展廉洁文化建设。
电力企业是国有资产密集型的企业,其所有制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国有性质。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虽然国有企业承担着许多政治和社会责任,党中央(中央纪委)和政府系统对于各级领导机关成员的廉洁自律规定,通常都适用于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但从身份上探讨,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也是不能简单等同于公职人员的。以上的分析,是为了说明,就廉洁文化建设而言,“组织廉洁文化”具有不同于“社会廉洁文化”、“政府廉洁文化”和“公职廉洁文化”的特点。在现在对“组织廉洁文化”的研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和领导层,特别是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要注意研究“组织廉洁文化”特别是国有企业和电力企业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与“社会廉洁文化”、“政府廉洁文化”和“公职廉洁文化”之间的辨证联系,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二、关于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互相关系的探讨
吴官正同志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上曾指出:“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覆盖面,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洁文化,以廉洁理念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效能,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
另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贾福兴同志2006年7月在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研讨暨观摩会议上谈到,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初步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惩防体系和企业文化相协调的企业廉洁文化体系。目前,许多中央企业在注重发挥廉洁文化的作用、营造反腐倡廉氛围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从整体上看,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加大投入、常抓不懈、逐步推进和不断探索。
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同属于文化体系,又都是“廉”文化,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中,我们认为,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有必要对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的互相关系,二者的异同,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区分。
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内涵不同。一般来说,“廉洁”是一个社会所提倡和认可的行为,而廉洁文化则是指在社会群体中,由政府倡导的、与主流文化相适应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中,遵守公认的社会规范,在社会群体中逐渐被认同、被普遍化的以廉洁为导向的认知模式与行为模式。在“廉政”二字中,“廉”是基本要求和应有特征,“政”是主体和根本目的。“廉”为“政”服务,“政”因“廉”长存,这是“廉政”的真正内涵。廉政文化则是指在以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的政治组织中所达到的以廉洁勤政为核心价值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廉政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本意上这个组织就是政府。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包括执政党及各民主党派;还可以延伸到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组织。由此可见,廉洁文化是就整个社会层面来说的,它以一种泛文化的形式出现,比如有廉洁的职业文化、廉洁的家庭文化、廉洁的企业文化、廉洁的行为文化、廉洁的校园文化等。
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的主体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廉政,“政”是主体,“廉”是目的,“廉”为政的要求,“政”因廉而长存。廉洁,虽有“廉”的理念,但无“政”的要义,“廉”和“洁”虽然内涵有些区别,但可视为同一概念的内容要求。廉政的主体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廉洁的主体是对整个社会和社会公民的要求。所以,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相比较,从主体要求上讲,一个具有普遍性,一个具有特殊性。廉政文化建设,因为突出“政”,重点运行在握有公共权力的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中。廉洁文化建设,虽然含有“廉”,但是“廉”的要求不仅仅在于“政”,而在于对整个社会和社会公民,希望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洁身自好。
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实施方式不同。廉政文化的实施推行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各种强制性机关作后盾,是一种以他律为主导并与自律性相结合的行为模式。在实施廉政建设的过程中,当各种预防腐败、制约权力、激励廉政的措施转化为体制性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后,经过各种实践强化,就会得到广大公职人员的认同,成为公共权力机构人员的认知模式与行为模式,最终也就成为廉政文化的一部分。而廉洁文化主要是一种自律性的行为模式。廉政文化建设重点旨在通过营造廉洁奉公的社会氛围,达到增进公职人员抵制腐败意识,提高群众与腐败行为作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则是通过营造不贪、不受、诚信为人的社会氛围,达到规范社会公德,促进社会文明,建立和谐社会和清廉社会。
由此看来,廉政文化与廉洁文化,虽然相互联系,但是不能相互等同。如果用廉政文化建设去代替廉洁文化建设,就极有可能制约廉洁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和广泛性意义;如果用廉洁文化建设去代替廉政文化建设,也极有可能出现让廉政的主体失去特殊要求,或游离在特殊要求之外,达不到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是预防公共权力腐败的目的,甚至出现当前有人所说的“干部生病,群众吃药”的现象。
三、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构架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
1、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廉洁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基础,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紧密相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廉洁文化作为先进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反映了先进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助于坚决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对于企业来讲,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廉洁呼声,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职工群众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判权,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反腐败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有些领域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个重要(可怕)的原因就在于“权力寻租”现象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潜规则”,进而上升到观念形态的层次,客观上为腐败活动大行其道提供了土壤。当一种文化开始盛行时,其弘扬的核心价值就会不自觉地成为人们的思想理念和行动坐标,就会在不经意中影响人们的认知与实践。因此,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它在抵制腐败观念、遏制腐败行为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通过廉洁文化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消除陈旧观念和陈规陋习,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廉洁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既可以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又可以为他们克服不良风气、抵制各种各样诱惑腐蚀,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2、廉洁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任务,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根本举措。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一种人民参与的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社会监督基础之上的文化,因此它有着广泛的社会监督功能。廉洁文化的传播,能够使民众及时了解反腐倡廉的消息,了解腐败的社会危害,从而唤起人们的监督意识,主动站出来揭露各种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自觉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同时,廉洁文化能够使被监督者感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反腐力量的强大,从而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廉洁文化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治本之策。只有搞好廉洁文化建设,职工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了,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廉政建设、参与对干部的廉政监督,党风廉政建设才有深厚的职工基础和良好的企业氛围。
3、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构架中的有机组成。企业文化建设在国有、集体和其他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愈来愈引起政府机关、理论界、许多高等学府和企业界的重视,许多企业,特别是许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许多电网企业也是如此。现在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企业文化研讨、企业文化师(CCO)培训颁证和各类奖项评比等活动层出不穷,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按照企业文化体系构成的三圈层理论模式,企业文化体系由内而外由三个圈层组成,最核心的是核心理念层次,中间是制度体系层次,最外层的行为规范层次(按照这个理论模式设计的企业文化建设操作体系,则分别对应于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标识识别系统)。
联系实际,围绕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强三优”战略目标设计的企业文化体系的要求,各地、各系统的电网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企业特点。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层面上来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要求和电网企业实现自身企业使命的需要,强调在电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构架下,围绕“平安稳定、经济效益、党风廉政”为主要内容企业总体目标,注重分支文化的建设。各个分支文化具体要求不同而又互相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突破、整体推进。主要的分支文化有:服务文化、执行力文化、安全文化、经营文化、爱心平安文化、廉洁文化、创新文化等。笔者认为: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建设本质廉洁型企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必须集中一段时间花大力气抓好、抓出实际成效来。但廉洁文化建设,既然是文化范畴的,而且与企业文化的其他分支内容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则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她是一项系统的人文工程,是一项需要先进理论指导的光荣的工作,是一项“春风拂面不经意,细雨润物悄无声”的事业,要追求潜移默化的效果,需要具备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