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能从心理上影响、引导、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因此,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几年,气象部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然而,要进一步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政文化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要进一步认识气象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质特征和气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气象廉政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气象廉政文化是在气象部门倡导和实践的廉政文化,是中国气象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气象部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廉政文化既有社会普遍公认的廉政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又有气象部门所特有的涵义。因此,其内涵更为丰富。气象部门所特有的廉政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
清廉刻苦,追求科学,利用气象,造福于民。廉政的核心思想是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气象部门的职权是管好天气,为人民生活、为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为防灾减灾、为社会发展做好气象服务。因此,气象廉政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清廉刻苦,追求科学,利用气象,造福于民,服务做到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温暖人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上。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气象普遍受到人民群众的关心和重视。气象对人民群众来讲,既有冷暖的问题,也有安危的问题,一次重大灾害性天气如果预报不准,服务不到位,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有可能危在旦夕。因此,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上,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热情周到,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责任性才能增强,服务才能到位。只有这样,廉政思想才能在气象工作中得到体现。
二、气象廉政文化的本质特征
气象廉政文化具有先进性特征。气象廉政文化是气象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气象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集中而又具体的反映。在指导思想上,气象廉政文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目的上,气象廉政文化是为了教育气象人树立廉洁、诚信、严谨、勤奋、奉献等思想观念,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崇尚廉洁的意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的各种需求;在内容上,气象廉政文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八荣八耻”“三常(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等要求用“文化”形式来表现,供广大气象人学习,使气象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崇尚廉洁的意识,在气象部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形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文化环境。
气象廉政文化具有群众性特征。廉政文化在实践中是一种先进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大众建。在建设中引导群众参与,在建设中培养群众的廉政意识。实践已经证明,在气象部门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广泛吸引气象职工参与,得到了广大气象职工的大力支持。只有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廉政文化建设才有基础,才能蓬勃发展,造成声势,升华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没有生命力。
气象廉政文化具有传承和创新性特征。廉政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基础深厚。我国老一辈气象工作者在实践中创造了艰苦、清苦、清廉的廉政文化思想。作为新一代气象人需要继承老的传统,吸取精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把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温暖人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上作为廉政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气象廉政文化。
气象廉政文化具有导向性特征。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为气象人提供了一个正确的行为导向,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正确、什么错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非分明,道理清楚。因此,气象廉政文化应通过气象报刊、气象电影、气象广播,举办展览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引导并规范气象人的行为,提升气象人的思想境界。
气象廉政文化具有凝聚性特征。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通过宣传教育,能够起到凝聚作用,实现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使全体职工紧密团结起来。同时,廉政文化建设得好,行业风气正,反映出这个行业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事业发展的能力,就会吸引人才,成为有识之士向往之地。气象部门最近几年狠抓气象廉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受到纪委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管理部门等社会各界的好评。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但气象职工紧密团结,而且,很多高层次人才包括在国外的专家学者都纷纷加入到我国的气象行列。
气象廉政文化具有实践性特征。廉政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系统、完整的气象廉政文化理论。因此,在推进气象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重视和加强气象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这是非常重要建设内容。然而,实践又是理论的基础,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渴求有了成熟的理论再去实践,气象廉政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所以,应该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通过实践,不断丰富气象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促进气象廉政文化理论的完善,以形成实践促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
三、气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气象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气象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中国气象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气象廉政文化又是气象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加强气象廉政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气象部门的一种实践形式,也是气象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
加强气象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部门的必然要求。对一个行业来说,和谐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假如在一个部门里互相勾心斗角、尔欺我诈,就搞不好工作,更谈不上事业发展。只有营造民主平等、诚心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部门环境,事业才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气象事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部门环境。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减少党群干群矛盾,促进党群干群的紧密联系,消除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的气象部门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强气象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客观需要。腐败进入经济领域就会出现权钱交易、行贿受贿和行业不正之风等现象。气象部门与经济部门相比,尽管属于“清水衙门”,但是,随着气象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中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也不断侵入到气象部门,有些意志薄弱者因经不起金钱考验而成为人民的罪人。2002年,中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专门编辑了《反腐倡廉警示录----气象部门部分案了例剖析》,最近几年,仍然有经济案件发生,说明气象部门“清水衙门”水不清,必须要进一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加强气象廉政文化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