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廉政建设提到文化建设这么一个高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新领域的探索。加强工商廉政文化建设,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连、有机统一,是提高工商队伍素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水平,圆满完成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谈谈对新时期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应当注意工商廉政文化特征的把握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工商廉政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的行业廉政文化,就是直接、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人们对工商廉政的认识以及与工商廉政相关连的制度、组织、机构的思想体系。它有以下特征:
1、工商廉政文化属于从政道德文化,即更多的属于政治文明而非精神文明范畴。廉政,顾名思义就是廉洁的政权,它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即在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过程中表现高度的公正、清廉。这也是从政道德的基本要求。所谓从政道德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公务员在从事公务活动中应当遵守的政权运作规律的基本行为准则。公正、廉洁、规范、高效、公开、民主、科学等等都属于从政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一旦被人们认同和普遍运用,就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以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程序等面目出现。因此,工商廉政文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国家政权过程中的法治程度。
2、工商廉政文化是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廉洁和腐败是对矛盾体,按照马克思的矛盾学说,没有腐败就没有廉洁。历史是如此,现实也是如此,即使在象新加坡、芬兰这样高度廉洁的国家,腐败也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腐败的表现形式是作为一种意识而不是现实中的行为罢了。否则这些国家就不可能产生、也不需要“阳光法案”和对权力的严格监督制约机制了。在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没有支配公民权、义、责的公权,也就不存在腐败的土壤,廉洁也无从体现。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国家机器的建立并动作,就有了权力的滥用、误用现象。为预防和减少权力的被滥用,就产生了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不致使国家机器象脱缰的野马。于是就有了公正地行使权力——廉洁,与滥用权力——腐败这对矛盾。在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斗争中,如果说“廉洁”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产生清明的政治,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是如此。反之如腐败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产生腐朽的政治,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没落,其重要原因似可归结于此。
3、工商廉政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既然廉政文化属于从政道德文化范畴,那么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也必然遵循政权的运行规律。廉政文化是意识形式,它作为上层建筑必然与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只能产生封建主义的廉政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只能产生资本主义廉政文化。同样,在社会主义中国我们需要的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既不能落后于时代,也不可能超越现实。犹如封建社会不会产生真正意义的法治政治,现代社会也不会欢迎专制统治。我们进行的廉政文化建设最基本的经济背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基本手段是改革和开放),政治背景是人民当家作主。只有在这些背景下才能构建我们所需要的工商廉政文化的框架。
二、应当深化工商廉政文化内涵的认识
廉政文化的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深化,并且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人文背景不同而呈现差异性。但廉政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根本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必经兼收并蓄,广容博纳;在吸收并继承传统的廉政文化,在借鉴和汲取先进的优秀廉政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传统的廉政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官吏的个体素质要求为廉政建设的主线,朝廷选拔任用考核官吏强调的是仁德操守,百姓评价官吏的最直观标准也是清与贪,清官流芳百世,贪吏遗臭万年。并且人们喜欢用各种文艺的形式(如传记、戏曲、诗歌、小说等)来传颂、褒扬清官,谴责、贬毁贪吏。籍此表明人们的喜恶,更表明在封建专制政权的黑暗统治之下,他们内心所深深企盼的清明政治,他们寄望朝廷能多选用一些象包拯那样的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青天”,使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多些福祉,少些欺压和冤屈。这种采用文艺形式来褒贬清与贪,从而寄托百姓的愿望(也或多或少能影响封建王朝的用人观)成了那个时代廉政文化的主旋律。传统廉政文化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封建王朝对官吏“廉洁”“不贪”的要求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其统治,而不是“执政为民”;二是百姓对官吏的要求起点是:保障其“安居乐业”,而不是想“当家作主”。因此这种百姓层面的廉政文化客观上也起到了巩固封建政权的效果;三是往往孤立地看待“廉”与“贪”,认为“清官”是人的本质好,“贪官”则是人的本质差,而这些本质又是天生的。并没有深究“廉”“贪”背后的腐败的政治制度。它给我们的信息是廉政文化取决于清官,而不是根本制度。虽然如此,传统廉政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的。
在中国的百姓还在热衷传颂“清官故事”的同时,西方的一些现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国家却在走着一条完全不同的廉政文化建设之路,特别是一些现代法治思想萌芽比较早的国家。他们认为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廉洁、诚实、规范、效率不是依赖于一两个“清官”,而是靠制度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靠制度对公务员的约束,靠法治。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诸如“民主、平等”“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法案”“透明政府,有限政府”等等的理念,这些理念衍生出相应的法律制度,并逐渐成为现代法治社会人们(乃至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成为廉政文化的瑰宝。这些廉政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廉政大厦”的构建,对于人们廉政观的影响要远比“清官故事”深刻得多。但他们的廉政文化也有先天不足:一是由于社会历史并不悠久,廉政文化中缺少人文的内涵,虽然他们也提民主的口号,但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所谓“民主”建立起来的政权的巩固,而不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过分强调制度的作用,固守陈规,而忽视新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忽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得许多新型的腐败逃避法律的制裁,如国际社会普通存在的“捐献选金”问题。
我们所要努力建设的工商廉政文化,其内涵应当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不仅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源泉,开辟了新天地,同时也为我们判断廉政文化建设的成败得失提供了根本价值尺度。 工商廉政文化建设是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只有牢固确立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检验和校正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廉政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合拍,保证廉政文化推动和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确保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
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应当直接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党是人民的政党,因此我们所谋的利益只能是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是执政党,因此为人民服务也是宗旨所系。我们党的“第一要务”是执政兴国,因此,工商廉政文化建设也必须围绕“第一要务”展开:要紧贴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目标和任务,认真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解决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妨碍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所有这些都要比编撰一两个“清官故事”重要得多,其意义也深远得多。
三、要勇担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任
准确理解和把握廉政文化特征和内涵的目的,在于有的放矢开展工商廉政文化建设,不致失之偏颇。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廉政建设之中才能孕育出廉政文化,也只有在廉政建设过程当中发展廉政文化。因此廉政建设才是廉政文化之源。
1、要摆正自己在工商廉政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位置
首先,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认清自己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我们是人民民主国家,因此每个公民都有权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权利,我们应当充分地、正确地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利,不是容忍而是勇敢地同各种违反民主原则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这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大前提。
其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因此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应当服从和服务于人民,而绝不允许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甚至用权力来谋取私利。
再次,作为一名工商干部,肩负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不仅自身要成为一面清正廉洁的旗帜,一道廉政文化亮丽的风景线,更要使自己成为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严肃执纪执法的典范,用自己的一生为廉政文化建设添光益彩。
2、要做工商廉政文化的传播者
廉政文化为什么可以养廉、促廉,一方面是因为舆论和规范的影响,从思想上束缚和在行为上制约人们严格按照共同的行为准则行事;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体或群体典型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典型作为人们的楷模,起激励、引导的作用,还是反面的典型成为人们的前车之鉴,起警示、戒勉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工商廉政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直接任务就是:一方面要宣传典型,营造好“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廉政和反腐氛围;另一方面要自觉践行“三四四三”共同语言,做到“工作在工商,奉献给人民”、“忠于职守、公平公正、甘为公仆、廉洁自律、勤政高效、文明礼貌”、“全心全意为监管对象服务”;再一方面要灌输以法治腐的意识,努力提高每位工商人的法律素质,提高防腐、拒腐、反腐的能力,使工商廉政文化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这种合力也是工商廉政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象“传教士”一样,传播廉政文化。
3、要做工商廉政文化的探索者
工商廉政文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就其建设过程的复杂性而言,并不是指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结果。廉政文化建设永无止境。原有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就往往是新的廉政文化建设的起步。特别是面对当前腐败危害社会的日益严重化,腐败形式的日益多样化、隐蔽化,反腐斗争的日益国际化等趋势,有太多的廉政新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探索的结果会形成更好的廉政制度和反腐败机制。而过程则往往是各种廉政文化交炽、交融的过程。我们继承传统或汲取优秀的廉政文化,不是“克隆”一些清官或照搬照抄他们的制度和机制,而是经历一个从优秀的典型、制度、机制,上升为一种廉政文化,继承、吸取廉政文化的内涵,结合新时代和本地、本部门实际加以消化,树立新的能被当代人接受的典型,创立新的适应新时代反腐倡廉特点和规律的制度、机制这么一个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思考、判断、探索都是必要的。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工商廉政文化才会有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