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12月中石化集团公司能监察工作会议上,高桥石化荣获集团公司效能监察先进单位称号,《加强基层车间班子建设效能监察》、《烟气脱硫项目效能监察》等2个项目荣获效能监察优秀项目,3名同志荣获效能监察先进个人。
据统计,2007-2010年,高桥石化效能监察工作共立项32项,增加经济效益421.54万元,避免经济损失11149.8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76.97万元。
三年来,高桥石化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做细、做实效能监察工作。
一是搭建部门联动平台,准确把握监督重点,促进企业精细管理。第一,找准经营管理的薄弱点,把握监察的有效性。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效能监察工作,认真查找效益滑坡中的管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效能监察,推进精细化管理。每年年初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关键环节中存在的成本意识淡薄、能耗物耗居高不下等问题,进行效能监察立项,定期听取效能监察汇报,并在行政例会上布置效能监察工作,把效能监察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第二,围绕《监督办法》的监控点,注重监控过程的落实。2008年,公司围绕集团公司《监督办法(试行)》的贯彻落实,及时制定公司的8项《实施细则》,并把《监督办法》中的监控点作为效能监察的重要监察点,每月进行监督检查。第三,把握市场运作的切入点,力求效益的最大化。公司效能监察工作始终把握市场经济对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要求,加大全过程的监督力度,督促业务部门用严格的市场规则来规范物资采购和商品销售活动,提高以市场化运作手段解决物资采购、商品销售等难点问题的能力,增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销售利润,优化资源配置的监控能力。
二是搭建监察长效平台,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提升企业执行能力。第一,抓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针对效能监察中发现的问题,从制度建设入手,重点抓好程序性制度的完善,搞好相关制度的衔接,使制定的规章制度合理适度、有效管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三年来共提出监察建议203条,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完善规章制度52项,充分发挥了效能监察促进建设、强化内控、保证发展的作用。第二,抓闭环监督,提升执行能力。公司紧紧抓住监督检查、分析原因,督促整改、建章立制,跟踪回访、巩固成果三个环节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严格做到闭环管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提升制度的执行能力,帮助干部职工理解制度、崇尚制度、自觉执行制度,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三年来共下发《反馈表》151份,提出整改建议145条,下发《整改落实情况检查表》45张,形成了检查—反馈—整改—再检查的闭环式监督机制。第三,抓经济考核,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将效能监察开展情况作为综合经济考核指标之一,直接与单位、部门的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并作为“四好”班子建设的一项考核指标,与年终各类评比挂钩,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和考核。三年来共处理责任人29人,经济考核39500元,起到了“问责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
三是搭建动态监控平台,努力创新监督方式,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第一,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监督延伸。业务公开工作是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措施。公司在2008年探索和试点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份围绕“突出重点、公开结果;内外有别、重在对外;区分层次、有限授权”的原则,印发公司《业务公开实施办法》,率先在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工程建设、设备修理、科技合作、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劳务派遣用工和其他业务外包8个重点领域推行业务公开,明确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程序、监督与检查等。同年4月份,公司在局域网上建立了“业务公开信息”栏目,公司职工可根据授权进入相应的栏目中查阅公开的信息。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要求在经济活动结束10天内实时发布业务信息。2010年3月份,公司成立了业务公开网上巡视组,明确了巡视组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考核办法,按照“日巡、周报、月考核、季检查”的模式开展网上巡视,有效推动了效能监察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延伸、由纠错性监督向建设性监督延伸。第二,探索党务监察,促进和谐发展。在加强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开展效能监察的同时,不断拓宽外延,把加强基层车间领导班子建设纳入效能监察范畴,逐步开展了试点探索。2008年,公司在事业部进行了以提高基层班子整体功能、领导力发挥、制度执行情况为课题的效能监察试点。2009年以来,更是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推广,通过“加强基层车间(作业区)班子建设”效能监察,职工普遍感到基层班子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有所提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变,基层班子成员经常深入现场,认真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现场发生的问题,确保了生产平稳和职工队伍的稳定,保障了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营造了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