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到唐代时重阳已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积淀。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此外各个地方也有其独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过节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重阳节又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价值内涵,除原有的活动依旧保留之外,又被渗透了浓浓的敬老主题,而且这个主题已逐渐成为重阳节的内核所在。除了对老人的祝愿祝福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爱老助老的节日内涵,所以重阳节也被称为“敬老节”、“老人节”,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意蕴。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已不被人所知,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基于这种文化关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化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东亚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蔡丰明先生作了《岁岁重阳敬老情》讲座,从民俗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以及尊老敬老的中华美德的文化传承。 专题报告《岁岁重阳敬老情》主要内容有: ●重阳名称的由来 ●重阳节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上海城市中的重阳习俗 ●当代重阳节的敬老主题及其深刻意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