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测量船队中的“远望号”
中国是个濒海大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海洋测量船队。1965年国防科委遵照中央军委的决定,组织了二、四、六机部和中国科学院及海军等有关单位论证,提出了研制计划。1967年7月18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查,中央专委审批,最后由毛泽东、周恩来批准,确定自主研制5型12艘船的计划。 在1967~1974年论证与选择阶段中,在钱学森、邱见林等同志倡议下,组成三结合论证班子,经过7年调查研究,反复试验、论证,七院10多个研究所组成工作组进行具体的论证和试验,确定了总体方案,修订了战术技术任务书,完成了测控、通讯、导航、打捞、气象等系统方案后,为总体设计、试制和设备研制打下了基础。 该船由708研究所设计,江南造船厂建造。在708研究所总设计师许学彦院士主持下,在调查研究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工厂、研究所、有关部门遵照周恩来总理“严肃认真,周密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76年9月“远望号”正式开工,工厂对建造速度重视,由党委书记、厂长负总责,一名副书记、副厂长和副总工程师专职专管,挑选业务精,能力强的生产技术干部组成工程指挥部,全体人员按区定员,专职分工,严格责任制,及时处理和解决了大量的技术关键问题。“远望1号”和“远望2号”主锅炉的制造、安装。特殊设备减摇鳍装置系统的研制,海上停泊测量时方位调节等大量技术关键,都是在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在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无体定位等系统也都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工厂严格要求,仅焊接合格率就达到97.38%。
远洋船队及其“远望号”的建造,是社会主义制度大协作的产物,全国24个省、市、区、国家35个部委,共组织了1180个单位,以及海军有关单位参与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文革”期间,工程几次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批“洋妈哲学”、“崇洋媚外”的干扰和破坏,张春桥公然叫喊他是“大陆派”,妄图把这项工程扼杀在摇篮之中,但在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坚决抵制和正确领导下,终于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六机部、上海市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国防科工委驻沪协调组的有力帮助下,在市委书记韩哲一,中央协调组杨书祥、李奇、聂力、袁林祥有力协调和推动下,市国防工办负责协调的李传卿作了大量协调工作,市机电局、仪表局、上海汽轮机、电机厂、锅炉厂给予大力支持。13年风风雨雨,江南造船厂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军代表们团结一致,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敢于创新,不计报酬,默默奉献的革命精神将永载史册。 远望1号、远望2号,先后进行了出海试验,1979年全年进行试航和海上飞机校飞等试验。1979年12月交船。1980年4月27日,王震、耿飚、张爱萍、李耀文在上海吴淞口检阅主测量船、辅助船及051导弹驱逐舰共18艘舰船。4月28日向阳红5号、10号等组成的先遣船队上午10时从舟山驶向南太平洋试验海域。1980年5月18日,2艘“远望号”参加我国向太平洋预造海域发射第一枚远程火箭再入段弹导遥测、落点测量、气象预报以及与国内指挥中心通信联络等任务。圆满实现了“安全地开出去,胜利地返回来,通讯畅通,拿到数据”的预期目标。1988年2月两艘主测量船又驶向南太平洋执行通讯卫星发射任务。从1980年至1992年五下太平洋,航行11.3万海里,经受12级台风考验,动力、导航、测量、通讯、打捞等系统稳定、正常、可靠,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