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科研体制改革,科研成果转让由无偿改为有偿。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转让代价较低、后期履行合约不能保证等。另一方面作为科研大组长,必须保证科研组人员的奖金收益,使之安心于工作。实践证明,它导致科研人员偏向了选择较易和较小的课题,回避长线课题和难课题,这对科研工作是相当不利的。我当时在制剂研究室担任科研大组长,萌发了办厂的念头,目的使科研和生产一杆子进行到底,用生产返回的利润来充实科研,壮大科研的力量,也就是说用生产来养科研。当时正兴扶助乡镇企业,外地和本市有不少单位来我们室联系合作办厂。 经过多方面的接触,我们觉得南翔地区离市区较近,交通比较便利。南翔镇经济开发公司介绍的合作对象是静安村,它拥有一个小型化妆品厂,具备车间、仓储、办公室等现成设施,可以改造利用,并且还有发展条件。双方通过多次洽谈,于1988年6月1日签订了意向书。然而隔了不多久,对方声称不愿放弃化妆品厂。我们只能将项目转移至华来村。经过了解,华来村当时没有自来水和适宜的厂房,他们承诺在镇上租赁一幢三层楼的新房作为厂房,在两年内由华来村出资在当地建造新厂房,供生产发展需要。工、农双方于1988年7月21日签订了“联合经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南翔实验药厂合同”。双方投入的资金为人民币75万元,其中工方投入设备5万元,无形资产(消毒剂戊二醛、小儿退热栓、克霉唑栓、痔疮栓、抗蛲栓等5个品种)折价39万元,共计44万元,农方投入现金30.9万元。1989年的注册资金为人民币59.9万元。合同规定合作厂生产消毒剂和栓剂二大类产品。 合同签订以后,工方委派我、储桂兰、胡文幼、武凤、朱植栋,农方委派姜璐荣、陈银华、谭学明、朱其荣等9人于1989年4月17日开始筹建工作。由于产品为医疗所需要,得到上海市医药局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认为是拾遗补缺的产品,比较顺利地得到两个局的审查和验收。消毒剂于1990年投产、栓剂于1991年投产。南翔实验药厂于1990年10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但是筹建中改造厂房和添置设备中花了29万元,筹建结束只剩下1.8万流动资金,经过多方努力向银行贷款5万元,以6.8万的启动资金开始了生产。 企业运转初期,困难很多,主要是销路未打开,福利跟不上去。例如开始时厂里没有交通车,工方员工只能乘公交车上下班,非常艰苦。其次由于企业未能正常生产,只能给员工发交通费,建厂后第一个春节,个别员工对收入不满意,因而发牢骚,讲些不好听的话,甚至也有跳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相互勉励,相互做思想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发扬拼搏和奉献精神,坚持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发展道路,终于克服了一个个难关,逐步走出了低谷,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转,销售额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生产品种从5个发展到25个,销售额1990年为3.1万元,2002年为1856万元,利润1990年为-1.04万元,2002年为177.8万元。1994-2001年减免税收301万元。注册资金1989年为59.9万元,2002年8月30日为780万元。 1997年南翔实验药厂曾与一个民营公司合作组建上海医工和益药业有限公司,但因经营思路不同,仅仅10个月就分手了。1998年改名为上海医南药业有限公司,从1994年起连续9年被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爱侣避孕栓、克霉唑栓、甲硝唑栓、妇炎栓和戊二醛消毒液等5个产品,以其较高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达到了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被上海市科委评为2000年上海市级新产品。 经过13年的艰苦经营,公司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厂房和场地。在南翔工业开发区置地27亩,于1999年12月11日在新厂址奠基破土动工,投资1600万元建造新厂房,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中栓剂车间1800平方米,中试质监楼1515平方米,餐厅336平方米,二年后基建完工。2001年进行了硬件改造,耗资300多万元,从意大利引进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化栓剂生产流水线,也是国内第一台最先进的栓剂生产线,全部生产过程用电脑控制,每小时产量可达2.6—3.0万粒栓剂,质量兼优。接着准备GMP硬件和软件的资料申报认证,并于2002年9月27日通过GMP认证。
十多年办厂的实践,证实我们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所做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科研与生产必须密切结合,科研为生产提供产品,生产为科研提供资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够取得更大的效益和更高的水平。
作者简介:
谢星辉:研究员,擅长栓剂药物的研究。曾任南翔药厂总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