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世纪60年代初进入上海医工院合成药物研究室工作,最初在避孕药研究小组。1963年,口服避孕药被列为化工部重点项目(当时我院隶属化工部),由当时的室主任雷兴翰先生亲自挂帅。由于国家重视,医工院上下均以此作为自己使命,为之尽心尽力。当时陈善晃院长指示后勤部门,“避孕药研究小组工作中需要用的原材料及服务,必须立即去办,就作为我院长说的(老陈院长为此事在1966年被批判为不抓政治)”。就在这种气氛激励下,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实验室,不到半年时间就得到了需经十几步反应合成的炔诺酮样品。这个药物就是在我国沿用至今的1号口服避孕药的成分。 记得有天下午,姜培嶺支部书记到实验室告诉当时的组长李瑞麟和我,告诉我们下班别走,晚上有领导来实验室参观。当天晚上,在党委书记王志贤和雷先生陪同下,当时国家科委韩光副主任来到我们实验室,详细了解口服避孕药研究情况。时隔不久即传来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口服避孕药要降到每月二个鸡蛋价格,计划生育药物要在全国免费推广,太贵了国家负担不起。”
医工院领导接到这一指示后,立即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炔诺酮工艺改进,接着下厂与企业一起中试和投产。经过二年的努力,我院向国家交上了满意答卷。以后又参加化工部组织的全国避孕药车间联合设计,在上海、襄樊、沈阳等五地建立了生产车间。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为此授予上海医工院以重大贡献者奖。
1984年,我被调往中药研究室负责管理工作,按照院领导对中药室要加强化学研究的指示,将中药室药理组11名科研人员并入药理研究室统一管理,又从南京药学院、沈阳药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单位引入一批化学和药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了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当时的许文思院长亲自去国家医药管理局为中药室添置仪器设备申请经费,使中药室在化学和药学的研究水平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在院领导支持下,中药室先后有近20人次出国考察、进修、参加会议,增进了与国外的业务交流和联系。当时还与德国和美国在心血管和抗肿瘤药物研制方面建立了合作,并与美国Mayway公司合作,于1992年在嘉定建立天然产物提取生产厂,生产中药浸膏粉供出口,年利润达数百万元。
中药室成立28年,培养了人才也出了成果。所研究的项目包括灵猫香、柴胡、积雪苷、猴菇菌、银杏叶、大蒜、大麻、金银花、槲寄生、紫草、淫羊藿、VP-16、紫杉醇、防霉剂、食用色素等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均取得成绩和进展,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其中氯甲左箭毒和紫杉醇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抚今忆昔,在党的领导下,由老一辈领导的开创和现在院领导的努力,使我们这个科研单位得以有值得回忆的过去和又有光明前景的未来,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有所作为的科研人员和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这就是医工院。雷先生等老一辈领导已离开我们而去,每当进出实验大楼,看到雷先生、童先生两位前辈的铜像,常会自问,我还能为医工院做些什么?
作者简介: 李惠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药研究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