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苏通大桥,不过一盏茶的功夫,闻名遐迩的狼山风景区便闪现在眼前。时已入冬,江风瑟瑟,砭人肌骨,而山上却不见丝毫的零落,一片葱郁的林木及在枝叶掩映下若隐若现的庙宇顿时驱赶了我们身边的寒意。 沿着石阶蜿蜒而上,在映入眼帘的景致中十分轻松惬意,脚下没有吃力的感觉。这闻名于世的狼山,其实并不高,只有海拔106米。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人人皆知的四座佛教圣山之外,另有八座佛教小名山,狼山则为小名山之首,可与四大佛教圣山比名……一路上,山石奇绝,峰、岩、洞、石都给人以视觉上的新意,乃至震撼,而摩崖石刻、平倭碑亭、军山飞瀑、张謇铜像、三仙祠等景点又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狼山景象的神韵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连忘返。北宋王安石到此心潮澎湃,欣然诗曰:“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步入山顶,见一寺灰瓦黄墙,气势非凡,便是千年古刹广教寺。寺门两边粗大的黑色圆柱上一副对联更令人荡气回肠:“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进院小心跨入大圣宝殿,大圣菩萨端坐堂上,圆柱上的一对诗联是他对来者的点化:开门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大圣菩萨胸襟之大,如浩瀚汪洋,似茫茫苍穹,扪心自问,常人自愧莫如。
在寺外的平台上凭栏远眺,漫山的枝叶摇曳作响,东北处的南通市区一马平川,群楼高低错落;南面的长江似玉带飘然,滚滚东流,江水在阳光下熠熠地泛着白光,与狼山无语互动,飞扬着我们稍纵即逝的想象。
回到山脚下,一处院落围成的墓地让我们竖然起敬,先人骆宾王依山面水长眠于此,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极负文名,七岁即能作诗。武则天称帝后,他与扬州刺史李敬业起兵广陵,一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文情并茂,轰动天下。武则天读后花容失色,被其文才震动,惊呼“宰相安得失此人”。 回首墓地,枝叶迎风。四顾苍茫,何处再睹骆宾王的笠影履痕,寻觅他的往迹遗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