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景仰,我们来到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沙家浜。踏着石阶路,耳畔轻轻回响着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智斗刁德一的唱白,透过十八座分列道旁高耸无言的石碑,当年新四军奋勇抗日、军民团结如一人的传奇故事、沙家浜“风展红旗如画”的红色经典历历在目。 1939年5月,新四军六团在团长叶飞的领导下,与抗日武装江南抗日义勇军一起,建立抗日根据地,打击敌人。新江抗成立一年内战绩辉煌,大小战斗47次,歼敌日军2250名,伪军3900名,缴获手枪6支,各种弹药16000发,轻机枪13挺,步枪266支。就是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的孟良崮、渡江、解放上海等诸多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百旅之杰”,也就是后来以“沙家浜”命名的一七五团。 沙家浜革命历史馆内,当年新四军夜袭虹桥机场、八字桥战斗场景栩栩再现,让人油生崇敬,扬眉吐气;垂柳湖畔,新四军伤病员正包扎伤口,养精蓄锐,当地大嫂端来茶水,问嘘问暖,尽显军民鱼水之情;而那些静静地躺在陈列柜中的日本战刀、匕首、钢盔、望远镜等战利品,分明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残忍暴行;更有那无数先烈们抗击日寇的英勇换来了民族的生存和胜利。“徐永根、杨明秀、吕水和……”,这些英烈名录不会湮灭,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丰碑上,为后人瞻仰。 当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当年叶飞将军“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的题词,再一次朗诵迟浩田部长“常熟城拥军谱新篇,沙家浜精神永相传”的对联,蓦地百感交集,更深切地体会到经历过腥风血雨之后,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远眺芦苇纱帐,近望“春来茶馆”,一片空旷沉静,但我却依然感受到“阿庆嫂”、“沙奶奶”她们冒死掩护新四军伤病员的惊险传奇,真乃好一个“同仇敌忾苇渚藏负旌义乡,积耻填膺丸泾却冠名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