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学过古文《与朱元思书》:“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就对富春江风光一直心向往之。这次友人约作桐庐小游,便欣然同意了。 乘船经过富春江上风光最美丽的一段——七里泷,可见富春山麓。山有东西两台:西台为南宋谢翱哭祭文天祥所筑,称“谢翱恸哭台”,东台沿江楼阁连亘、粉墙黛瓦。飞檐翅角,一片古朴的建筑,这就是严子陵钓台。据统计,全国类似的“钓台”有10多处,唯独 严子陵钓台在全国众多古“钓台”中名列第一位,闻名天下。那么,严子陵究竟是怎样的人?何以他的钓台就名列第一呢? 《后汉书》载:“严光(严子陵)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按理,严子陵与汉光武帝刘秀少时是好友兼同学,两人私交甚笃,好友做了皇帝,谁不抢着上前攀交情拍马屁?严子陵却选择退隐富春江边钓鱼为生。刘秀亲自见他,要授他做“谏议大夫”,严子陵坚辞不仕。后来刘秀又接他入宫叙旧,聊了很久,困了,就同榻而眠,熟睡中的严子陵把脚搁在了皇帝刘秀的肚子上。一个是千古一帝,一个是一介草民,但他们都能不拘于世俗的地位差异,象两个平等的人一样谈笑风生。正是由于刘秀的大度、宽容,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帝的傲骨,造就了这段千古佳话。 对于严子陵这种傲骨,有不以为然的。王世贞《钓台赋》说:“渭水钓利,桐江钓名。”把严子陵说成是沽名钓誉之辈。但细想一下,严子陵这种精神,不正是对孔孟儒家思想中“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核心价值的传承吗?持有这种看法的还有北宋的范仲淹。 他在“严先生祠堂记”里就盛赞严子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认为严子陵的风格可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我想即使到今天,严子陵的这种精神品质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而严子陵钓台,正是作为这种精神力量的载体,名扬天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