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就一直是全国经济增长的领跑者和发动机,利用自身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地位,上海在体制改革领域也一直承担试验田的角色。在迈向“十二五”的征程中,上海在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服务全国等方面,正在蓄势担当“二次领跑”的历史使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
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破浪前行
今年初,中国首台代表国际尖端水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在理想能源下线,这被视为中国在新能源高端装备领域的新突破。此前,国内的PECVD均依赖进口,每台高达上千万美元。
理想能源正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由留美博士归国创立的企业,三年内产值有望突破数十亿元。“上海要形成我国综合实力领先的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着力提升重大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和总包能力。”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说。2009年,上海市政府就通过财政为九大高新技术产业设立了100亿元的专项资金。2010年,又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安排了2.61亿专项资金启动支持18个重大项目。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将继续全力推进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研发中心、ARJ-21支线飞机批量生产等重大项目,并加快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等产业推进,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值计划同比增长15%左右。到2015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规模将比2010年翻一番。
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也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上海新兴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世博园内大显身手的新能源汽车,已在世博后的上海公交运输中小试牛刀,并开始出口;世博期间广泛应用的射频识别技术和电子标签、太阳能、LED照明技术等,已趋于成熟的产业化……据悉,上海市科委已组织开展“世博会科技创新效应与应用发展研究”,探究世博成功的创新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支撑引领的新兴产业发展,必将对上海未来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突破瓶颈,服务业内涵提升
日前,上海高规格召开上海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公布上海旅游业“十二五”规划(试行),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上海目标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将成为上海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上海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5200亿元;旅游就业30万人;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8.5%。
而作为上海旅游业的核心项目,浦东迪士尼主题乐园即将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最新信息显示,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将成为迪士尼专线,2015年7月建成试通车。
“迪士尼项目的引进可以对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这在奥兰多和洛杉矶得到了印证,单个主题公园的直接收入就达到十亿元级,其带动的相关收入则达百亿元级,可以直接使上海的旅游产业登上一个台阶,进而带动上海服务业比重上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说。
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税制瓶颈。在近日召开的上海2011年财税工作会议上,上海明确提出着力突破制约服务经济发展的税制瓶颈,积极争取增值税扩围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实施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已在脚下延展。
纲举目张,蓄势“二次领跑”
连日来,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正在紧张准备与香港代表团赴东南亚携手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截至2010年底,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累计达743亿元,并积极推动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人民币对外担保及政府采购国际招标项目使用人民币结算。
自2年前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被定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破浪前行: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境外央行
等三类机构获准运用人民币投
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期货保税交割等一系列金融创新相继破冰。目光转向“十二五”,更多创新和改革方案已摆在案头——探索在上海设立保险交易所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跨境ETF、全国性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等正在积极筹划;探索建立中资船舶特殊登记制度、加快推进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拓展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新型业务试点等正在密集讨论中……
“重中之重,是要提升上海‘两个中心’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说,“作为国家战略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在市场资源配置上有新的开拓。”
“比较各省市的‘十二五’规划可以发现,上海提出的生产总值年均8%左右的增长目标是比较低的。但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城市创新活力和服务功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着墨很多,特别是提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这是与上海的发展阶段、定位角色、历史使命息息相关的。”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说。上海的责任和使命,不再是保持一个漂亮的GDP数据,而应该追求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的提升。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表示,这个资源不一定配置在上海,不一定体现在上海的GDP增速上,但有助于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提升我国竞争力。
迈入“十二五”,上海蓄势以待。“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型发展。”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说,要勇于突破难点,积极探索,改革创新;要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明确抓手,以点带面,纲举目张;要抓好先行试点,为全国下一阶段转型发展积累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