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观博指南
寻趣世博园,还有“第二选择”
2010年6月14日 10:56
  “已经来了两次了,都没看到中国馆,章也没敲到”,一位从河南来上海看世博的小伙子向记者悻悻抱怨道。对于不少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来说,想要多看几个场馆、多留下点回忆,乃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是除了排队还是排队,为了敲章而敲章,似乎也会令参观世博的趣味大打折扣。有没有什么“非主流”的玩法呢?
  
  体验广场文化
  
  虽然才进过一次园区,虽然尚未踏足一个场馆,但对于这次世博游历经验,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邹诗鹏还是赞不绝口。“在这么一块区域,集中了来自全球各地这么多的场馆,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我不能不感慨,这是当今世界物化文明的高度集中和展示”。邹教授表示,他并不急于进场馆参观。因为在他看来,世博会不应该仅仅是场馆的内部展示。偌大园区空间构成的广场互动文化,一个个标新立异的场馆外部建筑艺术,都是世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馆的文字墙面、捷克馆外面点缀的黑色“钉子”,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天我站在世博轴附近的高架步道上,俯瞰整个园区,这种感觉真是难以言说。但是我看周围,几乎很少有人愿意驻足停留,步履匆匆——不是在排队,就是在排队的路上。其实换个角度看世博,也是一种精彩体验。”
  
  “热门馆被追捧并不意外,但是世博会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要避免过度场馆化的倾向”,邹教授建议道。
  
  网上世博更自由
  
  由于排队时间不断刷新纪录,不少人将目光转向了“网上世博会”。网友们最为推荐的,是网上台湾馆。记者“按图索骥”,首先跃然屏幕的,是台湾馆代言人林志玲真人亲切的欢迎介绍,这即便在现场也难得遇上。在网上参观方式上,台湾馆的设计也颇为人性化:你可以选择有导游解说的“自助导览”,也可以选择随性的“自由旅游”。贴心的全程解说、不时跳出的实拍视频,可以互动参与的游戏……让人感到即便没有机会排队进馆,也是不虚“此行”。
  
  根据记者的调查,为了争取多看几个馆,大多数游客都选择了“暴走”。但走马观花后,留下的往往只有浮光掠影。而网上世博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其中的知识空白。如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江晓原所言:“为这一关切探问人类未来生活走向的历史盛会留下方便检索的详实资料,只有这样它才能长久留存于人类历史记忆的深处”这也正是网上世博会的意义所在。
  
  网上收集世博章
  
  “很多场馆敲不了章,世博之行也因此不完整”,许多人因为无法集齐世博印章而颇为遗憾。其实完全不必,现在通过网上世博会,也能申请护照和收集印章。有人还在网上晒自己收集的网上世博印章,引来艳羡目光无数。“网上世博会印章出来已经有近一个月了,一共应该有328个,还差157个还是没出来,啥时候能增加呢?”“网上护照挺有意思,要是可以贴自己相片,可以下载,可以打印,可以在博客上秀就好了”……大家对网上世博图章的期待很多。与其在世博会园里挤破脑袋,不如到网上敲章过把瘾吧。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支玲琳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