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博志愿者蒋鸿铭值守岗位不在园区内,到现在也没机会进任何一个展馆,却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在网上写出一篇“第一手”便民导览,一周内阅读次数超过7.5万次,被网友称为“超级实用的攻略”。 小蒋是复旦大学法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他的志愿者工作是值守园区L5轮渡口,负责引导人流、指路、回答问题。不过这并不妨碍他通过网络发布最新的世博攻略,在园区外继续帮助游客。 “国家馆和省市馆不是一个入口”,“C片区部分卫生间(如英国馆隔壁)周边有吸烟点,请注意寻找电子点烟器”……这些信息均来自小蒋的这份《致5月1日后的游客——来自世博园区志愿者的第一手报告》。 在这份报告之前,网上普遍流传着一份“三日世博游攻略”的强大帖子。但蒋鸿铭通过试运营期间的志愿者工作发现,要完全实现“攻略”里的做法还是太理想化了,汹涌的人潮往往成为玩转世博的最大障碍。他希望能综合自己及志愿者朋友的工作经验,根据每天世博园的变动不断更新和勘误,为游客提供最新鲜最可靠的资讯。 首先看到这份报告的是蒋鸿铭的复旦志愿者同学,这些来自不同片区和岗位的志愿者也加入到了导览编写的行列中来,在留言中报告自己所值守地区的最新信息,并对游客发出忠告。这些内容都被蒋鸿铭迅速编进他的《第一手报告》中。 7万余人的阅读量显然证明了这一报告的实用性。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新鲜的导览信息外,蒋鸿铭和他的朋友们还把日志作为平台,在网上回答起了游客五花八门的问题,如“怎么坐船去水门”、“哪里的预约券比较好拿”、“世博文化中心哪个入口进去比较近”等。面对这些问题,志愿者们习惯性地开始了清晰有效的回答,在网上延续着他们的志愿者工作。 每天结束志愿者工作回到学校,蒋鸿铭都会抓紧时间更新这份《第一手报告》,将最新信息公布在帖子中,并回答帖子里网友的提问。 |
|
来源:解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