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彩看点
娃娃鱼、白鳍豚标本向世博游客展出
2010年7月25日 14:10

image
游客在世博园区球形水族箱观看长江水生生物养护展
张海峰 现场图片

  “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衰退,40年内,长江的淡水鱼就要灭种了。”著名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曾经这样说过。昨天,“长江水生生物养护宣传周”在世博园内启动,曹文宣代表百名院士发出倡议:“行动起来,保护母亲河,建设和谐长江。”与此同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的标本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在联合国世界自然基金会展区开始展出。“长江水生生物养护宣传周”由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单位联合主办。昨天的启动仪式上,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被授予“长江水生生物养护公益大使”称号,曹文宣、汇丰银行等个人和单位获得“长江水生生物养护特别贡献奖”。
  
  农业部和WWF宣布,今年年内推动长江沿岸40个湖泊恢复实现季节性连通,以恢复江湖鱼类生态联系,维护江湖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据悉,由于多种原因,长江中下游修建了大量的堤坝和闸口,使原来通江湖泊不再与长江连通,难以实现水文循环。水环境质量下降阻碍了水生生物基因交流,缩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水生生物资源下降。WWF(中国)项目实施总监朱春全介绍说,从2002年起,WWF与农业、水利等部门合作,已成功推动30余个湖泊、3000平方公里的水域实现季节性江湖连通。WWF将继续与合作伙伴一起,遏制江豚种群数量快速下降趋势,力争在2010年底实现长江中下游40个湖泊的江湖连通和生态渔业,恢复1500平方公里的湖泊“水下森林”,增强长江中下游江湖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昨天,俗称娃娃鱼的大鲵、胭脂鱼等珍稀水生生物的活体以及白鳍豚标本在联合国的WWF展区正式展出。下午,十多名院士、曾子墨、上海市优秀中学生代表等前往崇明岛附近水域,放生了中华鲟、胭脂鱼、松江四鳃鲈等珍贵鱼类,为长江“补充”资源。
  
  据了解,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污染、水工建设、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造成江湖阻隔、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持续下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目前已经不足1400头,仅为1997年种群数量的一半;白暨豚已经功能性灭绝;白鲟从2003年以来未见踪迹;中华鲟也已被列为濒危。

选稿:李玥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郁文艳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