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馆日巡礼 
世界的世博  
  昨天,国家馆9米平台和14米平台“新九洲清晏”装点一新,国旗、会旗和馆日主题招风旗迎风招展。33米“低碳行动”展区的“感悟之泉”的数字水帘中,特别增加了对于馆日和国庆的祝福语,让节日气氛“包围”每一位游客。 
   没有盛大的排场,没有炫目的礼花,中国馆只是“略施粉黛”,精神抖擞欢庆自己的节日。 
   朴素、简约、亲切,这是记者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日最大的感受,在这一天里,直入云霄的东方之冠,看上去与每个人的距离如此之近。来自上海的邱女士告诉记者,她来世博会5次,热门外国馆基本都看过,这次终于进了中国馆,感觉就像回家一样。 
   家的欢声笑语,还没进门就已听见。中国馆9米平台排队等候区的小舞台推出了特别演出。早上10时30分,气势恢宏的38面鼓阵表演拉开演出序幕,中国味十足的戏曲舞蹈《京剧风采》、民族特色的群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富有童趣的布袋木偶《珍惜》等节目依次登场。主持人还走下台与观众互动,问答之间欢快笑声飞扬。 
   等候区的背景墙上,两部新的短片循环播放。一部《从中国馆出发、从世博会出发》让人印象深刻,短片以“人”为视角,寻访、拍摄了曾经参观过中国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二位普通人。来自新疆喀什的维族老农、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祖国北疆的政府公务员、云南迪庆州的藏族小学生……他们讲述了对中国馆的深刻印象,描绘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和自己的生活。十二人、十二城,浓缩了国家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也把每位观众的心与大家共同的家园连接在一起。 
   一个细节最有“家的味道”:顺着中国馆“红色斗拱”入口处的电梯上行,衣着整齐的工作人员会给游客递上一份环保袋——大红的色彩正与中国馆遥相呼应,袋子上还印上了各种字体的“华”字。小小的环保袋是组织者为游客准备的一份节日心意,既方便实用,又为家园增添绿色。游客们好奇地打开袋子,发现里头是馆方特别制作的红色的中国国家馆日邮资明信片,还有一枚精致的中国馆金色纪念徽章。大家纷纷地第一时间将徽章别在胸口,笑逐颜开。 
   序厅开启,屋顶下倒悬的城市,诉说着普通人在普通岗位上的每一天;一路“岁月回眸”,桌上放着当年的“结婚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新能源叶子车进入视野,描绘着未来的低碳生活……一趟属于每个人的“回家”旅行,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