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德里案例馆“空气树”可以通过顶部安装的太阳能板实现能源自给,并根据阳光照射强度而改变外部形状。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马德里是你的家”——带着这份热情来到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马德里馆,昨天正式开馆。该馆总代表伊格纳西奥·尼诺说,“这展示了马德里希望融入、接受,并向世界敞开胸怀的理念。”马德里馆内有2处获得城市充分认可的重要建筑:分别是“竹屋”和“空气树”。它们展示了马德里市政厅在过去几年间,为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和更适宜居住的城市所做出的努力。 在过去4天中,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每天都会到马德里馆看一看。然而开园4天来,“竹屋”的日平均参观人流仅1600—1700人次,“空气树”仅1000人次。对此,伊格纳西奥有些着急。他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向世博会组织方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案例街区增设一个出入口;二是将园区公交线路延伸至北部街区;三是采用新的地面通道,将实践区南、北街区结合起来,以增加马德里馆的参观人气。 据悉,城市最佳实践区是本次世博会的一大创新,入选案例是从全球城市的真实案例中遴选出来的,对城市未来发展颇具启发性。例如,“竹屋”本是一幢社会住宅建筑,位于马德里的卡拉班切尔区,它所传递出的理念是,公共廉租屋也同样追求高品质。 据介绍,最初马德里的公共廉租屋在色调上是灰色的,结构上也很简单的。但27年前,马德里成立了专门的市政公司用以提升公共廉租屋的质量。于是,一批知名的、新锐的建筑设计师开始大胆尝试,一些高新的科学技术也开始运用在住宅,房屋建造越来越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尽管上海世博会上的“竹屋”不是一幢住宅建筑,但其建筑外部保留了原貌,并将可续持住宅的高新技术进行展示,如太阳能门厅、玻璃质北墙以及如何营造垂直绿化等。“竹屋”旁的“空气树”则以展示风能为主,它配有小型的风力机用于“生产”电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