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正文

剧协召开话剧《甲申记》专家座谈会

  11月3日,市剧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为话剧《甲申记》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会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办公室副主任陈达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唐静恺,上海剧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周本义、刘明厚,文联上海文学院副院长邹平、上海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沈鸿鑫、剧作家余雍和、上海大学教授蓝凡等,与剧组主创人员制作人李胜英,导演陈薪伊、周小倩,以及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夏晓梅等共同探讨了该剧的舞台呈现和现实意义。

  制作人和导演分别介绍了该剧的创作投排情况,尤其是说明了创作动机中关于在国庆六十华诞之际对于反腐倡廉等系列主题的历史反省等内容,由这一话题引发了专家们的热烈发言。大家结合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事实,以及三百年后郭沫若的著名文章,包括毛泽东同年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重点总结了该剧所蕴含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肯定了该剧从历史和人性角度探讨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是一部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专家们还肯定了舞台处理的大写意手法,指出在舞台整体的大气势、战争场面的妙用、闯王与崇祯一人分饰两角的转换等方面,都体现了导演艺术的简洁流畅和手法巧妙。同时,大家针对该剧题材多义性的取舍、人物复杂性的展现、服装设计的得失等发表了不尽相同的看法,并与导演一起探讨了剧中结尾的其他可能性。专家们一致希望该剧在修改提高之后,将历史真实、艺术夸张和现代观众审美追求完美结合,成为继《商鞅》之后的又一精品力作。

  大型话剧《甲申记》立意甚高。1945年,夏征农、吴天石、沈西蒙根据郭沫若的著名论文《甲申三百年祭》编写了话剧《甲申记》,探讨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失败教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特根据此剧改编制作,作为新中国60周年献礼作品。该剧由姚远改编,陈薪伊导演,常疆设计,韩秀一、李超、许承先、吕凉等演出。

 来源:剧协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