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死疲劳》之后,莫言已经三年多没写长篇,这几年一直在签售“获奖长篇小说”系列的这位著名小说家,终于将在下月推出新长篇《蛙》。从记者预先得到的消息看,莫言在写作《蛙》时,有重大突破。
莫言最近一语惊人,他在给学生开讲座时说“作家抄袭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所以对于《蛙》,读者似乎更关心的是,莫言究竟如何避免“抄袭自己”。《蛙》的责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昨天告诉本报,莫言这次有重大突破。在新作中莫言罕见地直面当代中国现实,这是过去《红高粱》、《檀香刑》和《生死疲劳》等历史小说所从来没有过的。但更大的突破还在结构上。曹元勇透露,这次莫言将《蛙》处理成主人公通过信件告诉一位日本作家有关自己“姑姑”的事情。小说有6章,前5章就有5封信组成,而最后一章则是一个独立的话剧剧本,也是关于“姑姑”的。由于使用话剧形式,也便形成了“虚虚实实”的效果,“这个就非常厉害了!”
《蛙》以先为接生婆后为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员的“姑姑”为主线,讲述施行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影响。对故乡山东高密情有独钟的莫言,这次毫不出人意料又将小说发生地安排在了高密。而据曹元勇介绍,“姑姑”有原型在,其实就是莫言的一个亲戚。而至于为何设置给日本作家写信的情节,曹元勇解释说,高密在抗战时期确曾为日本占领,所以这个情节有其合理性。也有人考证,这个日本作家“杉谷义人”可能是大江健三郎。
曹元勇透露,因为写的是亲近的人,所以《蛙》前后构思写作,莫言起码用了5年时间,是他近年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据悉,《蛙》将在《收获》今年第六期上先期刊载。小说出版后,莫言还将来沪举行签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