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信息 ;>>正文

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闭幕

  持续一个月的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今天闭幕。11年间,艺术节共上演661台剧目。令人关注的是,许多国内舞台难得一见的西方先锋戏剧和无缘登陆国际舞台的中国民间戏曲都在艺术节上亮相,这道东西方“握手”的风景成为国际演出商订单追踪的目标。

  国际剧目的亚洲中转站

  2000年,第二届艺术节上,多媒体剧《流亡》在兰心大戏院上演,剧场里响起了呼噜声———对前卫艺术,很多人欣赏不了。于是,台上演绎“流亡”,台下上演“逃亡”。有人疑惑,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艺术节,能否容纳多媒体剧这样的国际最新艺术成果?

  仅仅时隔3年,又一部多媒体剧《震颤》登临艺术节,很多业内人士至今没有忘记这场演出所带来的“震颤”。现代人剧社制作人张余感叹说:“这是我看到过的技术和艺术结合得最为完美的舞台作品。”从此,多媒体剧的概念在中国舞台上被一次又一次运用。

  去年,多媒体剧第三次来沪参加艺术节,这次的多媒体剧是加拿大新鲜出炉的《动画大师诺曼》。澳大利亚“冬日之光”艺术节总监罗宾·阿切尔一拿到艺术节“菜单”就惊讶地说:“《动画大师诺曼》好像今年只在欧美地区演出,我们请了几次都没请到。”据悉,这次《动画大师诺曼》到上海的代价是推掉了欧洲的10场演出。《动画大师诺曼》来亚洲首演的消息不胫而走,韩国、日本等地的演出商闻讯赶来上海。《动画大师诺曼》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当晚,韩国演出商就与剧组谈妥了赴韩演出的意向。

  11年磨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成为亚洲地区国际剧目的中转站。

  中国和世界剧目的首发站

  与多媒体剧一样,现代舞剧也是衡量一个艺术节是否够“先锋”的一把标尺。前些年,艺术节也推出了贝嘉的《生命之舞》,格林·墨菲的《钢琴别恋》、《莎乐美》,林怀民的《竹梦》等。艺术节总裁陈圣来坦言:“观众的接受程度不高。对引进现代舞,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现在,经过了11届艺术节的上海观众,对现代舞的认可程度明显提高。今年艺术节再度引进摩纳哥蒙特卡罗芭蕾舞团的现代舞剧《灰姑娘》和“世界首演”的《男人眼里女人舞》时,整个演出过程没有观众中途退场。

  世界首演、中国首演,艺术节让上海成为一个又一个艺术新生命的诞生地。今年艺术节的“首演剧目”数量更是蔚为壮观,包括湖北的舞剧《王昭君》、上海的歌剧《楚霸王》和贵州的舞剧《天蝉地傩》等,艺术节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演出发布的重镇。参加艺术节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剧目往往能被国际演出商看中而走向世界。舞剧《野斑马》、杂技芭蕾《天鹅湖》、舞剧《霸王别姬》、舞剧《一把酸枣》等就是在艺术节上亮相后开启国际之旅的。

  作为艺术节的一大重头戏,交易会搭建的平台也让东西方艺术直面海内外演出市场。据悉,11年来,已有80多个国家的1000余家中外演出经纪机构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今年艺术节上达成的演出交易意向逾500项,一大批中国舞台艺术作品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城市的舞台。

选稿:金晟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裕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