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信息 ;>>正文

王汝刚:滑稽戏要当上海人民的臭 豆腐

  王汝刚此番创立“上海笑天地”,还有不少耐人寻味之举,比如他请来的艺术顾问余秋雨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所领导的上海人民滑稽剧团与黄浦剧场究竟什么关系。王汝刚日前接受了本报专访,对此一一给出详解。

  演员没剧场好比农民没土地

  记者:“上海笑天地”元旦开台至今半个月,是否一切都在你的预料之中?

  王汝刚:出乎我的意料。一是观众对上海滑稽独脚戏的热爱程度出乎我的意料,二是现场竟然有三分之一恋爱年龄的青年观众,三是现场观众都是由衷地在笑,平均每场起码有150次爆笑。我原先预想的开局并没有这么好。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从元旦到元宵节,“笑天地”8成的票都卖出去了。

  记者:这说明滑稽独脚戏依然市场广阔。据说这几年你一直在为拥有一个自己的剧场而努力,剧场对你真的如此重要吗?

  王汝刚:你知道,上海滑稽独脚戏是前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去年6月我和滑稽泰斗杨华生被文化部任命为“非遗”传承人,还发了徽章和奖牌呢!领导来问我还有什么想法。我就直说,能否给我一个剧场。演员和剧场的关系,就好比农民和土地。连土地都没有的农民,还怎么耕作呢?同样的道理,现在让我们来传承“非遗”,作文化的守望者,连剧场都没有,还守什么呢?

  记者:是否也有降低成本的考虑?

  王汝刚:这个剧场不是送给我们的。主管黄浦剧场的黄浦区政府给了我们优先使用权。此外,租金也是比较低的。

  余秋雨不只是挂名

  记者:“笑天地”请滑稽界外人士余秋雨先生当顾问,出于什么考虑?

  王汝刚:这倒是余先生先找到我的。他在电视上看到我演的独脚戏《剃头》,觉得非常好,就主动找到我,要见面聊聊。而我之前也听过余先生的讲座,他有关“上海有两个代表性的剧种,一个是滑稽戏,一个是沪剧”的观点我很认同。另外,我当时也正好在筹备“笑天地”的事,我们一拍即合。

  记者:余秋雨先生究竟做了哪些事?有一种声音认为顾问大多是挂名的。

  王汝刚:余先生绝不是挂挂牌子的。他还是做了很多事。你知道,“笑天地”第一季以传统段子为主。我们先是提供了20多个传统段子给余先生看。他一一做了批注,在上面写明该段子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适不适合演。他还给我、毛猛达和陶德兴等一批文艺骨干上了一堂课。他说即便是曲艺,也要讲究人物塑造,要把握人物性格和特定环境。这给我不少启发。

  记者:为什么要以传统段子作为第一季的内容?这是否和滑稽戏创作瓶颈有关?

  王汝刚:在选择内容时,我们是有过一些曲折。决定先以传统段子为主,因为我们毕竟是国家“非遗”传承单位,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让那些需要保护的东西蒙上灰尘。我们的得意之处在于在舞台上设立了两个串场人物,由他们介绍一出独脚戏的由来,比如《剃头》之前就有《三毛学生意》和《满面春风》两个版本。别以为,传统的东西就脱离时代。郭德纲说的相声其实都是老的,只不过他加入了新元素。我们也对老段子进行了加工,比如《剃头》里老头老太吵架的原因,我们就换成为孙子而吵。孙子说电脑中毒了,老太就将光盘取出来用开水浸泡,然后拿到阳光下暴晒消毒。

  稿费太低创作人才缺乏

  记者:你怎么看滑稽独脚戏的现实?有人抱怨,滑稽戏是越来越不好笑了。

  王汝刚:首先我对滑稽独脚戏的前景是看好的。观众不会对这个剧种感到疲劳。你到美国、日本去看,打开电视都是搞笑节目。为什么呢?因为生活需要笑声。但是创作确实是薄弱了,这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上,我们现在很多的戏剧学院对于戏曲创作的培养不是很重视。客观上,一个段子剧本的稿费太低,普遍也就一两千吧。而且一个本子付了稿酬,就与作者没关系了,作者等于给演员做了“摇米机”。这使得很多人都去写影视剧了,剩下来的已经严重人员老化。

  记者:你想到了破解之策了吗?

  王汝刚:我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稿酬起码翻一倍,大概是三四千一个本子。而且采取的是自己写自己演的办法。我们团里很多青年演员都是一支笔,你自己写得好了,屡演不衰就等于给自己做了“摇米机”。这样就调动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记者:姜昆先生办了一个“剧本拍卖会”,一个本子可以卖到几万元。你会借鉴这种做法吗?

  王汝刚:早在三四年前,我就提出了拍卖构思。但我现在觉得,这种拍卖会并不是一种方向。因为剧本毕竟是私密的事。如果大张旗鼓地搞拍卖,等于本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别人就算不抄袭,拿掉你本子的几个“包袱”,这个本子还能卖出多少价钱呢?旧时的滑稽老艺人,每次看到台下有对手在,他的噱头是决不说出口的。这也是传统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吧。

  “海派清口”是单口独脚戏

  记者: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近一两年开始红火,占据了海派语言类节目市场份额的很大一块。上海滑稽独脚戏会有压力吗?

  王汝刚:我不这么认为。上海有2000万人口,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的,没有谁能够完全占领市场。周立波说他自己是咖啡,说人家是大蒜,那我们就当臭豆腐干嘛!咖啡是所谓的高雅,大蒜是所谓的世俗。臭豆腐就处在两者当中。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我们的原则就是,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记者:你怎么看周立波的“海派清口”?

  王汝刚:不知道你看了他们的宣传单没有,周立波“海派清口”第一次演出,我还是艺术顾问。演出节目我都看过的。我的态度是一句话,我尊重他的二度创作,但他的形式并不新鲜。说到底,“海派清口”还是一种“单口独脚戏”。这方面的前辈朱翔飞,他说的《水淹七军》,毛主席都看过。还有《清和桥》等都是这方面的经典段子。周立波不承认他是滑稽,我觉得他是要吃亏的,因为这等于放弃了100年的优秀传统。另外,周立波说许多当代人的事,但如果让他讲80后、90后可能就未必行。

  记者:在第一季度结束后,“笑天地”将推出全新节目。现在筹备情况如何?

  王汝刚:还在筹备过程中。我们不愁没产品,因为积累太多。另外,现在健在的两位滑稽泰斗杨华生和绿杨都在我们团里,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前几天绿杨还给我打电话,说她腿脚不好了,以后排练可去她家,大家一起排。

选稿:金晟  来源:青年报  作者:郦亮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