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信息 ;>>正文

《阿凡达》巨额票房背后难掩文化黑洞

  在刚刚揭晓的英国“奥斯卡奖”———第6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名单中,《阿凡达》不受待见,仅仅收获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制作设计2个技术奖,而劲敌《拆弹部队》却横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6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一记重锤敲得导演卡梅隆黯然神伤,也给臣服了一个冬天的中国电影冬季档一帖清醒剂。摘下又宽又硬的

  3D眼镜架后,面对超大银幕投射出的光芒,我们是否还找得回《天堂影院》中5岁图图眼中的感动?

  “年年贺岁档,今年特别长。”从当年的“春节前后”,到如今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底”,2009年冬季档横跨93天,号称“史上最长档期”。50余部电影轮番轰炸,平均两天就有超过一部的电影安营扎寨。“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百花齐放的中国电影冬季档,实则一朵奇葩傲视群芳。

  根据近日公布的数据,冬季档全国电影票房总额已达30亿元,比上年同档期翻了一番。漂亮的数据背后,却难掩国产片的尴尬。《阿凡达》独占12亿元,捞了个钵盆盈满,外加《2012》收得的4.61亿元,国产片落了个“集体亏损”。巨大反差下,国内媒体瞄准《阿凡达》顶礼膜拜;国产电影则争相改档期躲避锋芒。

  票房+炫技 满眼尽是“阿凡达”

  有了天量的数据撑腰,自然更有天籁般的评价粉饰。导演陆川惊呼:“这是我们中国电影人要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在《阿凡达》面前,我们该跪下。”作家韩寒称:“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给出满分十分。”编剧宁财神说,跟他一起去看电影的几个导演、制片人都被震傻了。更多的是中国电影落后好莱坞几个世纪的悲观论调:“国内电影人恐怕再也不敢提什么赶超好莱坞了,谁提谁注定要成为笑话。”

  就这样,《阿凡达》被奉上神坛,电影人成了众矢之的。他们忙着失落、自责甚至“忏悔”,仿佛没能造就《阿凡达》式的辉煌是其原罪。然而,3D技术包裹下的内核却鲜有触及。除却感官上的刺激享受,《阿凡达》何以受到全球热捧?是英雄救美的好莱坞模式?是正邪交锋的简单叙事?还是东方神秘主义的超凡魅力?语焉不详。

  《阿凡达》黑洞“看,却不见”

  被《阿凡达》碾过后的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大撒把”式的电影混战。《阿凡达》已然幻化为吸纳一切的“黑洞”,吸进了对电影内核、人文关怀的思索,更吞噬了其他电影的弱势与光芒。

  票房败了,口碑砸了,归咎于《阿凡达》搅局;票房不错,口碑尚可,就成了扬眉吐气的反攻。《阿凡达》俨然成为舆论考评的参照系。

  深知《阿凡达》来势汹汹,去年12月的几部国产片顿时乱了方寸,《刺陵》、《风云2》调整档期,跟《三枪拍案惊奇》来个窝里斗。而《阿凡达》与1月22日上映的《孔子》之间长达21天的“空档”,成了前者的独角戏。结果,《刺陵》、《风云2》毫无翻身之机,当电影人指着《阿凡达》锥心叫嚣“都是你的错”时,冬季档中的大部分影片已注定沦为鏖战中的炮灰。

  如今进入收官阶段,近10部新片面临最后厮杀,终有几只潜力股夺人眼球。李仁港执导,甄子丹、赵薇和吴尊领衔的《锦衣卫》,自2月4日公映以来,内地票房已突破1.25亿元,在海外市场也表现不俗。日本、韩国均以近年来的华语片最高价购得版权,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竞相购买电影版权。日本更将上映日期排在全年票房最火爆的黄金五月。同样出彩的还有踩着大年初一登台的成龙新作《大兵小将》和唯一一部爱情喜剧《全城热恋》。

  紧接着,媒体高呼“华语片‘抱团’反攻《阿凡达》”、“《阿凡达》终显颓势”,表现出不再做进口片“陪衬”的欣喜。令人伤感的是,媒体眼中看不见李仁港苦心营造的香港经典武侠世界,不关心剪不断却理得清的人物纠葛,《锦衣卫》“回归华语电影武侠经典”的诚意变得不重要。而轻动作场面、重侠义和反战主题的《大兵小将》,似乎只能通过票房的数据来评定它的成功。

  此情此景像极了柏拉图笔下的“洞穴喻”。看似真实可感的阿凡达世界,只是洞穴墙壁上的投影。众人沉醉于绮丽缤纷的流动光影,却不愿掉转头直视刺眼的阳光。瑕不掩瑜或玉难遮瑕的电影难入法眼,五味杂陈的生活与我何干,于是,真实世界不再真实。

  走下神坛 只是“技术派”代言

  正当国内电影人和评论界围着《阿凡达》或狂欢或自怨自艾之时,国外媒体却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撇开票房,褪去技术指标,冷静的思考下,剧情成为“阿喀琉斯的脚踝”。

  美国《综艺》网站上影评人批评詹姆斯·卡麦隆老调重弹,“善良土著人智斗邪恶白人”的老套剧情,装点一些爱情元素,结局不言自明。美国《村声》报则认为:“视觉效果固然不错,但难以弥补影片中无趣的对话和简单粗暴的构想所造成的瑕疵。”英国《观察家报》更以“沾沾自喜的布道”揭穿了故事内核。

  就连成就《阿凡达》的3D技术也被苛责。美国知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认为:“3D电影的每一格都给我们看一些根本没有必要的东西。”而《波士顿凤凰报》更担忧所谓的“3D电影时代”:“有人说《阿凡达》是属于未来的电影,那么这意味着,未来的电影冗长、吵闹、巨额的广告费用以及配套的电子游戏。”

  看来,俗套的电影素材总会令人审美疲劳,科技这把“双刃剑”也能不小心戳伤自己。虽然保卫战的沙场挪到了潘多拉星球,受难的土著角色由外星人扮演,但英雄救世、末日情节的好莱坞模式,以及抱得美人归的情节,让人熟悉得有些腻味。而新兴技术只是载体,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徒有一身空壳。

  英国《卫报》用“它来到,它看见,却没能征服”来形容《阿凡达》的败走麦城。《拆弹部队》宛如前者的对立面:没有特效,全球票房区区1600万美元,却凭借缜密的剧情和流畅的节奏,获得了评审们和西方媒体的认可。导演凯瑟琳·毕格罗以类似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采用新闻报道的推进方式,客观冷静地再现了驻伊美军拆弹部队的生活状态,力求影像的真实可感。轻描淡写间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没有3D,没有票房,故事依然精彩。

选稿:金晟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陈颖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