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专访 ;>>正文

陈冲:昔日小花今更红

image

image

image

  陈冲(上)和她演的影视剧

  陈冲这个名字,带来的是久违的熟悉。

  17岁便“怒放”的“小花”陈冲红遍大江南北,手上有无数的片约,她却选择了远赴海外,因为30岁之前“都幻想着挣脱电影这一行”;走了几年弯路、阅历世态炎凉才发现,“其实我就是做电影的料”。

  从《末代皇帝》中的婉容皇后到《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玫瑰”,陈冲在第二次表演高峰之后又执导筒,成为首位在好莱坞独立指导当红明星拍片的华裔女导演。

  如今,陈冲手里照样有大把角色可演:《茉莉花开》中和章子怡搭档演母女,《向日葵》中和孙海英配对演夫妻。眼下,参演了最热门的两部华语电影:李安的《色戒》、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她依旧是那个戏好到让导演“惊艳”的演员。

  时光荏苒。陈冲虽过了含苞欲放的时辰,却进入到了绚烂之极的状态。那张弛有度的表演、岁月洗练出的韵味,比起当年生涩的青春,反倒另有一种成熟的风韵。

  “小花”象征了一代人的青春

  记:很多女演员会忌讳观众说:“我是看着你的戏长大的。”现在观众一开口还是叫你“小花”,你是否介意?

  陈:时代造就辉煌。那个时候“四人帮”刚打倒,是充满青春充满希望的年代,大家都有一种兴奋、向往的情绪。《小花》的内容和手法在当时又是非常新颖的,形成那样的轰动也很自然。小花这个角色象征了这一代人的青春,许多人怀念小花,其实是对自己青春的怀念。

  记:“小花”会给你带来压力吗?

  陈:我对小花也怀念,因为那是整整一代人的喜爱,但一种东西一旦被怀旧,就没办法改变。在演《茉莉花开》前,我很多年都没有在国内演电影了,那个角色又很有挑战性,当时我心里其实有顾虑:如果观众觉得你应该是小花,再演什么角色他们都会跟小花相比,所以会有压力。但我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小花的时代。

  记:现在挑选角色有什么标准?

  陈:我选角色不在多而在精,因为每年要花很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在外拍戏,超过2个月就得回家。选角色希望能有一定的挑战性。

  从跑龙套到奥斯卡颁奖台

  记:你在好莱坞一开始也跑过龙套吧?

  陈: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在好莱坞演的第一个小角色是一个无台词的中国小姐,穿旗袍、着高跟鞋,在台上走过。第二个角色也只有一句台词,那个角色说的唯一一句话是:先生,你要一些茶吗?”两个角色都微不足道,但就是凭着这两个角色,我入了好莱坞工会。

  记:你和贝托鲁齐合作了《末代皇后》,和尊龙一起成为首次登上奥斯卡颁奖台的华裔演员,你在好莱坞应该有很大的空间。

  陈:那时我自己也没有太多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意识到得赶紧把这成功放大。当时手上的确有不少片约和剧本,但大多把我设定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美女。在好莱坞,片商只会看中你的东方特征———男的要会打,女的要有东方魅力,真要获得和欧美演员同等的地位,很难。

  记:除了被定型之外,华人演员在好莱坞要突破还有其他限制吗?

  陈:比如周围人认为我演技好,但是没有一个编剧和导演懂得怎么用。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没有人能够为你写东西。且不说肤色不同、文化不同,美国的电影圈里给华人的角色很少,即使有,由于文化底蕴不同,他们写华人的情感很少有细腻的东西。华人演员去表演,语言不对,加上角色本身不细腻,演起来就难上加难了。

  记:你后来为什么还是转回来拍华语电影?

  陈:我做这些都没有经过什么周密的计划。就像当年演戏,一夜成了名,我就觉得应该去上大学;得了百花奖以后,我也觉得应该再出去留学,看看不同形态的文化。演电影一开始只不过是打工挣钱而已,慢慢演出头了,觉得角色不够好,自己就开始导演了,这些都好像是本能的驱动。

  与姜文同为演而优则导

  记:这次《太阳照常升起》是你和姜文首次合作,你们都是演而优则导,应该很有共鸣。

  陈:1995年看他主演的《秦颂》,我就发现他作为一个电影明星的魅力。只要他在表演,你随时都会入戏,完全相信他就是那个人物。

  姜文做导演的才华同样是与生俱来的,他讲的故事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别看他外表大大咧咧,似乎很粗线条,却是个心很细的人。他给演员说戏时情感非常细腻,对角色的把握也很敏感。前几年筹备《扶桑》时我还有意请姜文演个角色,但这次看到了他当导演的水平,我倒是有点怵了。如果我当导演他来演,还真担心自己驾驭不了!

  记:这次他邀你出演片中的一个医生,据说这角色和你以前角色的反差极大?

  陈:我看到剧本,第一反应是这个林大夫就是上海人说的“十三点”,心想他怎么会让我演这样一个人。再仔细琢磨,慢慢明白他在我身上找的是什么。林大夫其实是一个特别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物,她在情感上不是精打细算的。我一路在演,有时候都会为她痛惜。这就不得不佩服姜文,他看东西不落俗套,看人的眼光更厉害。他往往能发掘演员身上的多重性,把你自己都已经忽略和视而不见的潜质激发出来。作为导演,他太懂演员了,他从来不会对演员特别严厉,但其实又要求很高,感觉好像是让人踮着脚尖在演戏,让你再高一点、更高一点!

  记:但姜文给人的感觉很霸气,会觉得难相处吗?

  陈:他是一个特别容易与之合作的人。他就是不能容忍惰性,不能容忍愚蠢。但一个导演就应该是这样,因为导演有这样的要求,演员才会有长进。毕竟电影这行不是生产鞋子,可以在流水线上成批生产,需要导演个人化的风格。

  和李安的合作迟到了十几年

  记:听说你和李安导演在《色戒》之前就想合作?

  陈:演《色戒》,就是冲着李安来的,这个合作迟到了十几年了。当年他写《喜宴》的剧本,里面那个女孩的角色是为我度身定制的;后来因为投资方的意愿,错过了。

  这次易太太这个角色在原小说中仅仅一笔带过,当李安导演在电话里邀我出演时,我只问一句:“易太太知道整个事情么?”李安说在他的剧本里,她知道。那我一定要演。这位官太太戏份很少,但在气质上很有分量,能压得住,每一场戏都有不同的层次。这个女人的心思非常微妙,而且我对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处理事情时的心态充满好奇,这对我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记:你自己也做过导演,对演戏有帮助吗?

  陈:现在在现场我会知道自己该看什么,为将来讲好我自己的故事做积累。

  记:你觉得李安导演能够横跨中西方文化的长处在哪里?

  陈:李安导演是个很有魄力的人。张爱玲在《色戒》中留白这么大,很难被改编,但是他做了,而且那剧本可以说是目前改编张爱玲作品中最丰满、最贴近原作意境的。

  我们常感叹他能在美国人主导的游戏里适应,是多么不容易。但他自己说,导那些片子的时候坐在片场的小板凳上,气定神闲。可这次回来拍《色戒》,他拍得身累心也累,很多次在现场,我看他说戏说着就会很感慨。尽管这样他也能乐在其中。

  记:你和李安导演都曾在好莱坞担任导演,从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觉得好莱坞的长处在什么地方?

  陈:它的制片制度很完善,各部门在现场也会配合得非常好。一旦选择了我做导演,也不会因为我是女导演就百呼不应。好莱坞这套制片系统对成本、流程的控制已经过千锤百炼,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培养了一批观众,各种文化背景下的电影人才也都会选择去好莱坞发展,这是它的优势。但中国电影这几年正在走向成熟,发展得很迅速,开始了一个电影复兴、腾飞的阶段,我会带更多的作品来支持中国电影的发展。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韩璟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