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专访 ;>>正文

陈可辛:每部大片都是一部小片

  走进陈可辛的公司,四张巨大的《投名状》海报十分抢眼。正中的茶几上,就是周日晚上从香港文化中心带回的2个金像奖奖杯,陈可辛的办公室里面还有1个。在《甜蜜蜜》10年之后,陈可辛首次尝试“大片”就获得了满堂彩。陈可辛感叹说,世界变了,再拍《甜蜜蜜》这样的电影已经不可能,但他一直坚持的东西没有变。

  本报香港专电瞿婧宇

  《投名状》大胜,绝对是意外

  青年报:10年前《甜蜜蜜》在金像奖上拿了9个奖,今年《投名状》拿了8个,是不是可以说这是您导演生涯中的又一个巅峰?

  陈可辛:没有这么想过,只是香港的奖项来得特别有感觉。大家都是同业中人,在不同的氛围、领域上都在竞争,结果大家都投你的票,而且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所以这样的感觉挺好的。

  青年报:金像奖结果出来之后,有这样一种说法,觉得今年《投名状》一枝独秀,今年的金像奖显得有些平淡。

  陈可辛:我觉得今年真的不错,我自己都觉得挺难选的。我知道一些技术奖会给《投名状》,但是那些大奖,我真的没想到自己会拿。今年每部电影的气氛都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这个很难得。而且这几部戏票房也都不错。对我个人来讲很开心,人家不是没得选才选你,而是有得选,才选你。当时《甜蜜蜜》拿9个奖,其实当时的对手没有今年这么强,所以那个时候《甜蜜蜜》的呼声比今年的《投名状》高。以前可能有一些很好票房的电影,评论却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今年的平衡还不错,我一辈子都在做一些平衡的事,既商业又能有一定观赏价值。我个人就特别喜欢《神探》。所以这个赛果不是意料之中的,它是个意外!

  这个世界变了,但我没有变

  青年报:以前您一直拍现代爱情题材的电影,这一次却第一次拍了古装片,第一次拍了战争片,是不是找到了一条新路的感觉?

  陈可辛:不能说找到了一条新路,但是却解脱了以前自己在题材上的限制。其实以前我对别的题材都没兴趣,我感兴趣的题材很窄。我家里的录影带都是同一类型的电影,几乎没有一张动作片,也没有大灾难片,基本都是爱情片、人性的电影。拍《投名状》,当然也有现实的情况,若不是观众一定要去看大片,我一定不会去拍大片。但是我知道,要是拍的东西太违反观众品味,只会让电影走向末路,而电影走向末路,我也就走向末路了。因为我也没有想过要转行。现实是,包括美国,全世界的观众都不再看电影了。去年,4部好莱坞的大片,并不这么好看的大片已经跟很多殿堂级的、伟大的电影齐名(2007年《护戒使者》、《拯救大兵瑞恩》、《泰坦尼克号》和《灵异第六感》4部影片被选入“百年百佳影片”名单),我觉得没有比这个再荒谬的了。所以,这个世界已经变了。你要不就不拍电影,要不就留在这个战场,做他们要你做的事情———表面上,但是里面还是做你自己。《投名状》就是这样子,表面上还是大片的样子,但是里面我觉得每部大片都是一部小片。评论里好像都说,《投名状》是部大片,陈可辛已经变了。我觉得,真正喜欢我电影的人其实看得出来,其实我没有变,里面的东西还是一部小片。

  拍商业片,无关妥协

  青年报:这一次脱离题材的限制以后,今后会继续突破吗?还是回到以前您最喜欢的题材?

  陈可辛:脱离限制对我来说是好事,让我有了更大的空间,去想更多的题材。今后会拍什么还没决定,但是大题材小题材都有。当然,无论是大片小片,我都会拍自己想讲的话。但即便是小题材,也是有把握把观众拉到戏院里面来的题材。我觉得这是这3到5年里面,是必须要做的。拍电影的名额已经越来越少,我要是拿到这个名额,我一定不会浪费。当然大片是个方法,但是除了大片也有别的方法———比如说特殊的题材,或是很有话题性的题材。要拍《甜蜜蜜》这样的电影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它好看,但却是可以慢慢回家看的,它没有急迫性,要让你马上进戏院去看。所以还是要做一定的———不能说是妥协,很多人说是妥协,其实不是。只要你到头来你要讲的东西还是讲出来了,它就不是妥协———只能说是调整,整个方向的调整。

选稿:陈群  来源:青年报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