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专访 ;>>正文

王珞丹:演到老 演到好

image

image

image

  王珞丹和她演的影视剧角色

  与明星面对面

  她总能创造意外———《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里,她演的是一个大反派,却成了剧中最有人气的角色和广受瞩目的新一代“岩女郎”;《奋斗》里,她的角色只能排上“女三号”,却成了不少观众的最爱;银幕处女作,她选择了全片没有一句台词的风格前卫的《车逝》,靠内心戏征服观众。

  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她是当时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之一。但她敢说“只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虽然不少观众现在还只能叫出她是“米莱”,但这位被赵宝刚称赞为“不可多得的小戏精”的新生代演员,显然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她就是王珞丹。正在三亚与黄晓明赶拍新剧《暗香》的她谈起接戏的标准,还是一如既往:“我只看剧本,其他都不管。对戏的是黄晓明还是黄秋生不重要;演的是主角还是配角也不重要。”

  年纪虽小,主意挺大。难怪有人说,王珞丹,不简单。

  想作不同尝试

  记:不少观众通过《奋斗》认识你,但听说你当时差点没演成“米莱”。

  王:一开始赵宝刚导演想让我演的是戏里另外一个角色“露露”。他当时看了我的前一部戏《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我在里面的角色特别冷、特别酷,让导演觉得“露露”应该适合我。当时《奋斗》还没有正式的剧本,导演给我讲了几个人物的大致情况,我就说我想演“米莱”。

  记:据说你是这么和导演说的,要么演“米莱”,要么就不演。

  王:赵导特别“狡猾”,其实那个时候他已经决定让我演“米莱”了,但他还是问我,“如果不让你演‘米莱’,‘露露’你也不演?”我说对啊,我只演“米莱”,他就说,“那好,我们下部戏再合作吧。”我说,好啊,然后就走了。结果,第二天我就收到通知可以演“米莱”了。

  记:为什么非演“米莱”不可?

  王:因为当时我只有《奋斗》前四集的剧本大纲,觉得“米莱”和自己特别像,而且和我以前演的角色不太一样,就想尝试一下。

  《奋斗》的剧本是边拍边写的,编剧石康也到剧组里看我们拍戏和生活的状态。所以后来的“米莱”和一开始的“米莱”其实挺不同的,加入了编剧的观察和演员本身的很多东西。

  记:观众都特别期待看到《奋斗2》,想知道“米莱”、“陆涛”、“夏琳”以后的命运。

  王:我也特别期待和佟大为、朱雨辰他们再合作一部戏,但我不知道这部戏是不是《奋斗2》。听说石康正在写《奋斗2》的剧本,但我还没看到过。还是那句话,要先看了剧本才能决定。

  野心都在剧本

  记:《奋斗2》还没有拍,但你和赵宝刚导演已经又合作了新剧《我的青春谁做主》。这也是很多观众期待的年度大戏。

  王:其实我早知道赵导要开拍一部新戏,很多朋友都跟我说,“这戏特别好,你去跟导演争取一下,演一个角色。”我说我不要,如果导演觉得有合适我的角色,自然会来找我,如果他不来找我,就是他认为我不合适,我去找他也没用。

  记:这好像是一种“姜太公钓鱼”的态度。你不算野心太大的演员?

  王:我也跟导演提过。我说:“导演,我这个档期空着呢。”这算暗示吧?(笑)就到这样为止,不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你可以说我没有野心,但我的野心都在剧本上。

  记:一部《奋斗》让你走红了,不管是圈内人还是圈外的观众都开始认识你并且认可你。

  王:所谓走红其实也有两面性。没有人认识我的时候,我要到一个个剧组送照片、试戏,很多女孩子站成一排让导演选,经过很多关才能争取到一个角色。其实那时的成就感也特别强。导演是真的认可你的表演能力了,才会把角色交给你。现在不用试戏了,来找我拍的剧本有很多,但可能都很像“米莱”。制片方会觉得,你演“米莱”挺好啊,演这个肯定也不会差,这样就很安全。

  演员在这方面比较被动,不是我说今天想演冯小刚的戏,明天想演尤小刚的戏,就都成了。我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我认为有超越、可以进行不同尝试的剧本。如果给我的剧本都差不多,那我也可以选择,我选择不接。(笑)

  记:如果不给你任何限制,现在最想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王:想演一个文静内向的角色。闹腾的角色已经演得太多了,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面,我想用内心展示我的另外一面。

  感谢学校生活

  记:当演员是从小的理想吗?为什么会选择考电影学院?

  王:说到当演员,很多人考电影学院好像都会有比较戏剧化的经历,比如陪朋友考,别人没考上,自己反而考上了。我没有那样的经历,是妈妈陪着我去考的。当时我还考了北师大。如果不当演员的话,我现在应该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妈妈也希望我上师范学院,但我觉得自己当不了老师,就说要报电影学院。妈妈同意了,陪我上了考前班,后来真的考上了。

  其实那时我不知道做演员是怎么一回事。我姐姐比我先一年考来北京,上的是舞蹈学院。那时候刚有匡威的帆布鞋,我特别喜欢一双樱桃色的匡威,就让姐姐给我买了从北京寄回家,但寄了四次也没有寄对,我就想,我要自己来北京买鞋子。

  记:电影学院的生活和想象中一样吗?

  王:在中学,我是特别引人瞩目的学生。学校里有管弦乐队,我练架子鼓,每次都是在舞台中央指挥后面最正中的位置,两边才是管乐和弦乐的同学。学校里提到我的名字,没有人不知道的,说起来,我在中学比现在要风光。(笑)

  到了电影学院,都是各地来的尖子,大家一开始都有受挫感。我在同学之中,不算特别出挑、特别漂亮的。同学们都忙着四处见导演、接戏,我一直待在学校里,成天排演作业也觉得特别充实。

  记:为什么没像其他同学一样去接戏呢?你的同班同学里就有黄圣依拍了《功夫》,成了“星女郎”。

  王:来找我的戏不是在期末就是在毕业汇演的时候。老师劝导我,大学就这么四年时间,而你们可以接戏的时间还长着呢。是老师一手把我招进电影学院的,我听她的话,安心在学校排戏。后来毕业汇演结束后,很多同学都跟我说,他们特别后悔,没能参与到这样的经历中去,在将来这会是一段很珍贵的记忆。我没有遗憾,没有后悔,觉得特别值得。

  不止要会演戏

  记:《车逝》的导演书亚称赞你是你这个年龄段最有潜力的女演员。你自己怎么看?

  王:那是他可能没见过更多的女演员。(笑)

  《车逝》是我最后一个通过试戏争取来的角色。见了导演两三次,但始终没定下来由我演。后来试了一段女主角亲眼目睹爱人在眼前死去的戏。完全没有台词,靠眼神和肢体动作。是有压抑也很需要爆发力的一段戏。演完之后,在场20多个人全体起立为我鼓掌。导演对我有那么高的评价,这段戏应该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记:不少演员都有大银幕情结,演了很多热门电视剧以后,还是想演电影,觉得大银幕上的作品才能证明自己。你有这样的情结吗?《车逝》之后还有什么银幕计划?

  王:我的老师可能有,我没有。对我来说,还是剧本最重要,电影还是电视剧,只是载体,不太重要。带着自信去演好每一个角色才是关键。当演员其实最难计划,我的计划就是有好剧本就演,没有就休息。

  记:对自己的演员生涯有什么目标和期待?希望自己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

  王:以前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会演戏的演员。如果有人提到我,我希望他说,“这个女孩子不算太漂亮、太出众,但她很会演戏,很能演戏。”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夸奖。

  现在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会演戏的好演员。和做好演员比起来,会演戏其实不算难,我在努力一步一步靠近这个目标,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说起王珞丹,大家会觉得,她还不错,挺会演戏。

  但要做好演员是一辈子的事情,是我一辈子要追求的。说到“德艺双馨”这样的词,对于我们“80后”来说,或许有些土。但它确实很重要,不管是做演员,还是做人,都需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记:会当一辈子的演员吗?

  王:如果能有另一份职业,可以让我像演戏一样那么忘我,或许会,但现在我还没找到。

选稿:陈群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