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视角 ;>>正文

牛群:哪个炕头热?

image

  相声演员牛群

  「事件回放」:牛群接办《名人》杂志1年之后,在“说不尽的感谢,说不尽的歉意,说不尽的收获,说不尽的失落”声中撒手而去。不仅如此,他和刘斌还扬言起诉《名人》拖欠稿费,向《名人》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索赔80万人民币。由于牛群在新闻界的人气较旺,绝大多数的报道都倾向于他。在和好无望的情况下,《名人》杂志现任领导表示不得不反击,驳斥牛群的种种“谎言”。
  
  据主编张振邦介绍,1999年12月,《名人》杂志社经上级主管部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同意并备案,与牛群及其合伙人签订为期5年的聘任协议。杂志社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一次性借款2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同意付给牛群及其合伙人以及特约主持人高额酬金、高额图片及文字稿酬,并将发行和广告收入的大部分让利给他们,目的是着眼于5年的长期合作。
  
  张振邦得知牛群被现代出版社挖走,要在第十期杂志上向读者做“临别赠言”,感到十分突然和惊讶。他立刻找到牛群谈话,试图亡羊补牢,然而牛群去意已决,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张振邦和牛群有多年私交,他迷茫地说:“牛群和《名人》签了5年工作合同,合作不到1年就突然离开,这是什么意思?”
  
  相声演员不在曲艺舞台上表演,却当作正业地玩起了照相机,后来,“摄影师”又改行去媒体应聘为主编;结果可想而知,铩羽而归的“主编”又看到安徽县长的炕头有热气,便义无反顾地做了县官;但县官的炕头尚未坐热,转了一圈后又跑回起点,大概觉得还是曲艺这炕头最热。
  
  牛群跳来跳去的人生表演,其实是整个浮躁社会急功近利的缩影。意识到曲艺艺术的江湖日下和自己难以成为侯宝林那样的相声大师后,一度屈尊当主持人。然而,无论是搭讪的废话还是画蛇添足的“承上启下”,他实际都是个可有可无、干脆说是个多余的人!尴尬的表现让观众为他悲哀。
  
  审时度势的牛群,没有一棵树上吊死,而是积极投身的新的事业。这种勇于开拓、探索的精神固然可贵,可惜,新的诱惑又开始招手。自恃全能的牛群毅然放弃影像事业,改行做文字工作。好景不长,让“主编”的杂志欠12万元账后,没等5年合同期满,牛群就抬脚走人,面对被高薪挖走,杂志真正的主编气愤地对媒体抱怨:“牛群签了5年工作合同,合作不到1年就突然离开,这是什么意思?!”
  
  就在合同双方互相谴责之际,那家求贤若渴的出版社,期望借牛群的名人身份、影响力,实现经济上大翻身,急忙把“副主编兼副社长”桂冠,带在了多栖艺人牛群头上。结局自然与前者一样,错打了如意算盘,高估了名人的影响力。一败涂地的出版社,空欢喜一场后,目送着“副主编兼副社长”跳下宦海。
  
  牛群在安徽上演一场“裸捐”的喜剧后,背负着至少200万元债务、在债权人一片追讨声中狼狈地谢幕了。这出空前绝后的情景喜剧,比起牛群以往在相声舞台的任何一次表演都精彩。
  
  将鸡蛋分放在多个篮子里的牛群,似乎分不清到底哪个炕头热?如果不是虎头蛇尾地每次黯然收场,观众或许真以为牛群牛到干什么、像什么的地步,但鉴于以往一连串失败的历史记录,对于他再次上演什么编辑部的“主任”喜剧(除了痴迷的一些粉丝外),恐怕难再有人看好了。

 来源:大地  作者:伊夫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