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视角 ;>>正文

金庸:永远不写自传

image

  申请进入北大国学院学习,10年后再改武侠作品
  
  “我希望来国学研究会学习,在这里做一些工作。”昨天,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金庸)在北大国学研究院成立15周年座谈会上致词时如斯说。金庸表示,自己在考古、甲骨文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都有欠缺,已向北大国学院申请,想到这里来学习。他说,自己对国学的研究还不够,除了北大国学院外,他还想去西安念书,因为那里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
  
  攻读博士选修唐史
  
  金庸几个月前成为了剑桥硕士,今年10月还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谈到之所以这么大岁数还要继续读书,他笑着解释说,其实读书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我只是采取自己学得快的方式。”
  
  很多人对他将攻读的博士专业很感兴趣,金庸告诉记者,他一开始想研究匈奴与匈牙利的关系,但老师跟他说了一通匈牙利语,他一点都不懂,自然没办法搞;接着他又想研究大理国,但老师说需要懂藏语,他只好作罢;后来他想到研究唐史,这次终于获得通过。
  
  金庸先生支招说,在国外搞研究一定要是人家没有研究过的。“别人曾跟我说,你们中国学生在这里第一年表现很好,接着后几年越来越差,到毕业时跟别人差了一大截,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学生擅长记忆,但不擅长创新。”
  
  永远不会撰写自传《儒侠金庸传》、《金庸传》、《千古文坛侠圣梦:金庸传》……目前书店中关于金庸的传记有好几本,甚至在一些地摊上还有署名“金庸”的“伪自传”,但唯独读者看不到金庸自己写的传记。83岁高龄的金庸是否有写自传的打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会写自传的,永远都不会写。”
  
  为什么不愿写自传?他反问“写这个有什么用处呢?”接着他说:“自传有两种情况,一种全部是谎话,这种我不会写;还有一种就是实话实说,把自己做过的事情都告诉别人,这对我有什么好处?”记者接过话:“但这种书也许对读者有帮助,他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借鉴的地方。”“我不帮助人家的。”金庸先生以这种“孩子气”的回答结束了这个问题。
  
  改后小说摒弃西化
  
  金庸最近几年来不断修改自己的武侠小说,改后的作品引来不少“金迷”非议。对读者的不满,金庸并不是很在意,“读者的意见我不管,我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你看,你认为不好,那是我的才力学问不够。”
  
  他强调:“好的小说非改不可。有人曾问鲁迅先生怎么写小说,他说秘诀就是写好后过几天拿出来看看,写得不好的就要改掉,这样反复文章就越来越好。所以说,不改是懒惰,因为懒得改了。目前我对作品改过了三遍,再过十年,还要改第四遍。”他说自己改的主要是语句上的问题,把比较西化的句子改成中国人的语言。”
  
  他甚至表示,再过10年自己还会改第四遍,因为随着学识的增长,以前的一些看法会逐步改变。
  
  花絮
  
  答题“挑食”
  
  金庸参加北大国学院座谈会的间隙,抽空参加了小型记者见面会。不知是因为时间短,还是由于“老小孩”的脾气,金庸答问题挑着答,爱答的就答,不爱答的就只有三言两语。
  
  第一个遭拒的问题是记者请他谈谈对香港回归10年的看法。金庸先是打“马虎眼”,说现在还没到回归纪念日;眼看躲不过了,他直截了当地拒绝,“有20多家媒体到香港采访过我这个问题了,在北京就不回答香港回归的事情了。”紧接着来自北大武侠协会的一位男同学询问他可否给协会当顾问。金庸回答:“你的武侠协会是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懂,我不能担任你的顾问。”
  
  被指“媚俗”
  
  昨天举行的座谈会一结束,不少人立即蜂拥到金庸身旁,请他签名或欲跟他合影,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拿着本子,请金庸分别签下他的本名和笔名。金庸满足他的要求后,礼貌地询问他如何称呼。老人笑着递上名片,自称是“四大恶人”之一。
  
  记者随即了解到,原来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反伪科学四斗士之一的郭正谊。郭正谊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很喜欢金庸的作品,不过他也毫不客气地指出,金庸修改后的作品很不好,“媚俗!”
  
  应诺“淘书”
  
  由于正式活动是从昨日开始,金庸前日不顾酷热,带着夫人林乐怡跑到北京一家出版社去淘书。
  
  据了解,这家出版社的社长与金庸有私交,金庸曾答应有机会一定回访,因此趁着这次到北京的机会,首先来到了这家出版社。金庸开出的长达两页的书单里,主要是关于社科文化类图书,沧月、小椴等新生代武侠作家的作品也都被他“选中”。

 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李雪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