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观众熟悉的世界级大提琴家马友友将再次来沪登台,不过这次不再是他一个人的表演。10月4日,上海东艺舞台将成为他率领的“丝绸之路合奏团”的秀台,将风格各异、来自世界各国的传统和新创作品一一呈现。马友友说,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源于古代的丝绸之路,其中包括了由吴彤及李沧桑编曲的中国民间古乐“十面埋伏”。
组建“文化旅行队”
马友友钟情“丝绸之路”并非一时头热。2001年他就曾偕“丝绸之路合奏团”首度来华巡演。谈到这个由欧洲、亚洲及美洲的优秀音乐家共同组成的乐团时,他难掩兴奋之情:“这是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组合。看到这么多具有才华的艺术家因共同的音乐使命集合在一起,令人不禁回溯历史,想到中国唐代各民族文化融和创造的辉煌。当陌生人相遇会发生什么事呢?‘丝路’就是答案。”
出于对启动世界文明交流的古代“丝绸之路”的景仰,和对属于中国人的音乐之根的探求情结,1998年,马友友正式创建了非营利性的“丝绸之路”音乐计划。近10年来,他发掘各国各民族优秀的音乐家,用自己的大提琴与中国的琵琶和笙、日本的尺八、印度的鼓等东西方各种乐器同场演奏,同时也把这些音乐家和他们优秀的作品介绍给西方听众,如今,凸显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音乐精髓的“丝绸之路”,已成为世界音乐的顶尖品牌。
马友友说,“丝绸之路”音乐计划好比一支“文化旅行队”,旅行过程中,世界各国音乐家们重新发现了世界共同的历史———原来全世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口都跟“丝路”有渊源!他的“丝路计划”要将从地中海延伸至太平洋的古丝路商队的文化、艺术、人文等传统重新介绍给世人。
从音乐中听见人性
马友友表示,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来自他的父母。他回忆说,自己在法国出生,一直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为了督促姐弟学习中文,父亲规定如果不能用中文说出菜名,就不许吃那道菜。小时候他还要用中文写信和家人交流。父亲还督促姐弟学习中国和法国历史。后来到了纽约,马友友更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他能在多元文化影响下自由创作音乐的原动力和基础。他表示,自己一直以来都有一种使命感,正如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为人类创造幸福一样,他希望用音乐增进文化的融合和人类的相互理解。“音乐是人性的表现,如果你在我的音乐中听见人性,你就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此次马友友及“丝绸之路合奏团”巡演的作品,包括来自美国的钢琴、大提琴、中提琴、杏木双簧管和打击乐,以色列的小提琴,蒙古的长调民歌,印度的塔不拉鼓,英国的说唱,中国的笙、三弦、二胡和琵琶,阿塞拜疆的鲁特琴,伊朗的耐笛,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和史诗朗诵,韩国伽耶琴,日本尺八等多国音乐品种,马友友也将一人独挑大提琴和马头琴两种乐器。在10月2日的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为10月4日的音乐会作预热,将首次演奏阿根廷著名作曲家奥斯瓦尔多·格利约夫的一首新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