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均均近影
天津芭蕾舞团正在加紧排演《光》
著名芭蕾舞编导舒均均创作的大型芭蕾诗剧《光》,将于9月28日在北京天桥剧场隆重上演。由天津芭蕾舞团演出的《光》五部曲包括“梁祝”、“兰花花”、“黄河”、“人生”、“宇宙”,用芭蕾的语汇、写意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光明、爱情、理想、宇宙之谜的不懈追求
9月8日周六下午1点半,天津芭蕾舞团的排练厅里,“含胸、撤腰、脖子,走——”著名芭蕾舞编导舒均均正在纠正将在《光》中饰演祝英台的“男旦”的动作。
9月1日,同样还是一个周六的下午,舒均均家,电话响个不停。舒均均在电话里和人讨论着:“演员衣服用什么颜色?浅粉或白色都可以”。
舒均均已经多久没有周末了?不知道,只知道这段时间她心里唯一想着念着的就是《光》。作为自己芭蕾艺术生涯的总结和升华,舒均均对它寄予了太多太多的期望。
觅觅之光
“终于觅到了心中的光
——信仰、艺术、爱情”
——舒均均
《光》是舒均均倾注了20年心血的力作。舒均均说,头两章——“梁祝”、“兰花花”,是用诗一般的舞蹈语汇讴歌真挚的爱情;在“黄河”中用象征手法表达我们民族曾经的苦难和对光明不屈不挠的追求;“人生”展现了当代人的彷徨、寻觅和新生;“宇宙”则把观众带到浩瀚的宇宙。她期望通过《光》作些尝试,以东方美学“大写意”的理念来打造中国芭蕾,这也是中国芭蕾舞人对“中国式芭蕾”的探索和追求。
22年前,舒均均以编导大型芭蕾诗剧《觅光三部曲》扬名于舞坛。而这颇负盛名的《觅光三部曲》正是今日《光》的雏形。舒均均说:“《觅光三部曲》是我最喜爱的作品,所以想把她提升总结一下,这也是我对芭蕾舞最后的一个贡献吧。”
“用什么来表达我们这代人的思想和心声呢?作为一个曾经的芭蕾舞演员,一个芭蕾舞编导,我希望创作出好作品,把我们这代人的经历和追求表现出来。”对舒均均来说,芭蕾是她的爱人,是她愿意为之献身的事业,是她永远的追求,一如《光》中觅光女对于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
每个时代都有具有时代特色的芭蕾代表作,比如《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舒均均说:“《光》是表达我们这代人的追求的,其中的觅光女是我们时代的代表,也有我自己经历的影子。”舒均均认为这次《光》的公演,将把她们那代人对光明正义的追求又一次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就像舒均均在《火焰之舞》这首诗中所写的,“恢宏磅礴的舞剧/轰动了剧场/那台上演的不是舞剧/是我负载无数灵魂千年觅光的梦想/我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艺术生涯。”
谈到《光》的创作,舒均均说,梁祝音乐给了她灵感并为其注入了新的元素——爱情。舒均均觉得爱情主题的加入是对以前《觅光》的重要补充,“《觅光》主要是对信念、理想、生命等终极意义的探索,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而爱情也是美好事物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入爱情元素使《光》更加丰富和多元。同时爱情这个主题也很适用于舞蹈这种形式来表达,很好看。”舒均均对《光》能否打动今天的观众很有信心,“追求光明是永恒的主题”。同时,此番对中国传统的芭蕾形式进行了革新,例如在芭蕾舞中首次启用“男旦”,男版祝英台的亮相会让人耳目一新。
恋恋芭蕾
“喝的是天鹅湖里的水
玩赏的是天鹅湖畔的花”
——舒均均
10岁那年,舒均均看了一场外国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之死》,从此与芭蕾结下了不解之缘。看过几场芭蕾舞演出后,本来就喜欢蹦蹦跳跳的她一心想学芭蕾了。
舒均均报考北京舞蹈学校时才上小学五年级,本不够报考资格,是当时担任主考官的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及编导古雪夫发现了这个爱跳舞的小姑娘。考试时,舒均均跳着自己“瞎编”的舞蹈,美得停不下来。古雪夫说:“这孩子有个性,要了!”就这样舒均均被破格录取了。多年后,舒均均带着自己编导的作品去莫斯科演出时,又见到了恩师古雪夫。忆起往事,舒均均会由衷地感叹她与古雪夫奇妙的缘分。
当舒均均沉迷在“小天鹅”优美轻盈的表演中时,命运之手又一次拨动了转盘。十年动乱埋葬了舒均均作为一个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闪光的黄金时段。含泪告别舞台之时,舒均均自编自演了一个独舞《民族之花》。带着可能终生致残的腰伤,舒均均跳完了被朋友称为”无与伦比的悲壮”的舞蹈。之后,她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怎能忘啊/那放逐十三年重返舞台的情景……那台上舞蹈的不是舞蹈/是我二十年来一直流淌的血泪/我以此告别梦系魂绕的演员生涯/告别那些一去不返的英魂。”而后,她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当个老师,但是离开舞台之痛常纠结在舒均均的心里,“我还有话要说,还有创作的欲望。”于是,舒均均当起了芭蕾舞编导。
“过去的戏曲和故事结构不适合我,它框住了我,我必须冲破。”1985年,《觅光三部曲》由此诞生,并被舞蹈界誉为“中国现代芭蕾的曙光”。而后舒均均创作的一系列作品都以有个人风格广受好评。
舒均均一直在探索着怎样将芭蕾这种很西方的东西和中国传统更好地结合起来,“开始是借鉴西方的,但是最后还是得走中国自己的芭蕾道路”。写意象征的结构方式则始终贯穿在舒均均编导的作品中。例如“黄河”中第一次出现了孕妇的形象,在冲破重重惊涛骇浪终于到达彼岸后,一个孩子被举起来,象征着我们民族的新生。很多题材都取自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例如“兰花花”,“我对陕北很有感情,因为延安在陕北,同时又很喜欢陕北的音乐。这是我芭蕾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有很深的情感寄托在里面”。舞蹈、书法、武术等多种中国元素的加入也使作品的中国特色明显起来。
“她的作品充满了正气和激情”,中国舞协主席、著名舞蹈家白淑湘这样评价舒均均。
写意人生
“最喜欢看你挥毫研磨
看你人性在线条中
淋漓尽致地宣泄”
——舒均均
在舒均均家不大的客厅里,一面墙全是镜子,配合着特制的木地板,客厅就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练功房,在这里,已经60岁的舒均均每天还练上一个小时的芭蕾。客厅的其他几面墙上挂着一幅字和两幅画,字是舒均均的爸爸舒同写的,画则是弟弟舒安画的,一幅画的是年轻时的舒均均,另一幅则是舒均均跳舞的梦境。
舒同是近代著名书法家,并且担任过党政军的多种领导职务,有“马背书法家”的美名,被毛主席称为“党内一支笔”。小时候,舒均均提出想学芭蕾时,父亲很支持。舒均均至今仍保留着父亲写给自己的一段话:“治学如治兵,要有顽强的攻攀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胜不骄败不馁,循此以往,终有成功之一日。”
舒均均对于芭蕾中国化的执著探索与父亲也不无关系。“父亲是大书法家,我编的舞蹈里也有很多是运用了书法的韵律”。同时,舒同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最后形成了他独具一体的书法“舒体”,这也使得舒均均“努力在芭蕾方面形成自己的个性,不停地去攀登高峰,只有支撑到最后,才能达到一种境界”。
而在做人方面,父亲给她的影响更大,“父亲常说先做人,再做书法家,这种思想对我影响特别大。我们热爱艺术,有一种使命感,但是首先是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事艺术工作。受父亲的影响,我们总是把工作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的一切都可以服从它……”
舒均均这次编导《光》可谓是“全家上阵”,弟弟舒安设计了主题画幕,另一个弟弟则是《光》的主要投资人。“他们都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说到家人,舒均均笑脸盈盈。
除了芭蕾,舒均均还喜欢弹弹钢琴,打打太极,看看书。舒均均喜欢写诗,她的芭蕾舞剧曾被评价为“富有诗的意境和艺术感染力”,曾出版过诗集《黑色的舞蹈与情歌》,“但是现在太忙,很久没写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