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北京天坛神乐署队队长李元龙接到中关村社区一位女同志的电话,请他到社区给大家讲讲中和韶乐的历史。通话中,对方问他年龄多大了,他根据声音判断对方比自己小,就说:“我50多岁,老了。”哪知道对方回敬一句:“啊,你还小。”待讲座那天,李元龙发现自己真的错了。他没有想到与他通话的人今年89岁高龄,他更没有想到她组织社区知识讲座长达20年了。 她叫李佩,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誉为“中国科学院的玫瑰”。 1987年,李佩退休,但是她“离职不离岗”。这位引进美国托福考试、推动当代中国“自费留学潮”的女学者一直把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很快,她发起成立了“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宗旨是让老年人“独立自主地选择和安排晚年生活”。 中心竭力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服务,比如义诊、上门配眼镜等。但大家都觉得“不过瘾”。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创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老年人的角色意识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岁数大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学习,排斥新事物。人不仅要“活到老、学到老”,而且“学”的应该是新知识。李佩说,在电脑学习班中,90多岁的孙克定老人从不缺席,毕业后买了一台电脑自己继续慢慢学。另外,李佩发现身边的老年人还特别关心国际国内的最新形势、某个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地学习文化知识成了社会热潮,老年人也乐于参与其中。灵机一动,李佩决定把专家请到社区来,与这里的老年人面对面交流。 中科院院士江德昭说李佩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李佩把“传奇”也用到了组织讲座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她的努力,黄祖洽、何祚庥、杨乐、厉以宁等都走上了她的讲坛。凭借她的威望,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专家几乎逢请必到,不仅不要报酬,而且还主动帮她联系其他领域的高端专家。 除了寒假和暑假,每周五的下午两点,是讲坛固定“开坛”的时间。讲座的内容五花八门: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爱斯基摩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声学与国防现代化、美丽的鸟类世界、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若干问题、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生命信息遗传中的若干数学问题……简直就是一个社区版“百家讲坛”! 组织每一次讲座,都要耗费李佩大量的精力。现在,她每天必看中央电视台的早晚新闻节目;她每天总会挤出一点时间上网,浏览各种新闻信息;她还自费订阅了各种报刊,看哪位专家发表了有见解的观点,她就着手联系,请他到社区来讲一讲。 困难曾经令李佩想过放弃。但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她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她决定坚持下来,并且得到了朋友的大力支持。经费紧缺的时候,王淦昌、彭桓武、严陆光等都给过她无条件的资助。有时,约好的专家临时有事不能如期来。她只好播放一些录像资料,供大家观摩。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闻悉,把自己主演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和《英雄虎胆》影碟送给李佩做备用。 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传敏说,构建和谐社区需要更多像李佩这样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李佩说自己能坚持这么多年,是因为她在组织活动中感觉到了快乐。这份快乐也传递给了别人。一位听讲座的老人说,现在他感觉回到了“背起书包上学堂”的时代,“我每次上课回家,上初中的孙女都要看我的笔记,她说一是学习知识,二是检查我上课是否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