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近影
帮助一个农村的文学爱好者
上个星期,张抗抗给我转来一篇小说,是一个叫郑丛洲的作者写的。小说写得真实清新,有一种朴素的诗意。你可以相信作者是与小说中的人们生活在一起的,小说写的就是生活本身。其实我知道郑丛洲这个人,几年前张抗抗就转来过他的作品,那时候写得还很生涩,这一次,进步很大。
张抗抗第一次与我提到这个作者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农民,一个农村的文学青年。他后来进城打工,成了成千上万农民工中的一员。巧的是,他热爱文学,而且就在张抗抗的邻居家做装修,也许真可以把这叫做缘分吧。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不能称之为机会的机会,他认识了张抗抗,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张抗抗还曾经以他为原形写过一个中篇小说,讲一个喜欢写作的农村青年的爱情故事,现实生活里不乏浪漫情怀。今天,这位作者已经在他的家乡开始从事文化工作,可以说,他正走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他的人生的转变就有张抗抗的支持和帮助。
张抗抗多年来创作了大量很有价值的长篇、中短篇小说,与此同时参与了许多的事务性工作,去年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些竟都没有使她忽略一个普通人对文学的热情。张抗抗多次推荐一些无名作者的作品,不愿意让他们的创作才华被埋没。我想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一般都已不再愿意做这种只添麻烦、于己又无甚好处的事情。因此,这样一件小事仍然让我有了一点震惊之感。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利益当头、急功近利的时代,将“震惊”这个词用在这里并不过分。可张抗抗后来说,一个农民能够这么长久地、寂寞地坚持纯粹的文学写作才是可贵的,是让人震惊的。她把她所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如果你只是刚刚见到张抗抗,也许会觉得她与我上面说到的事不会有什么关系。她化完美得体的妆,穿质地上好的衣服,永远冷静干练,从这种标准的淑女风范里看得出事业生活的成功和优越,她没有瑕疵和缺陷的外表甚至会让你产生距离感。对一个知名而美丽的作家,产生这种距离感是常有的事。但当她开始说话的时候,她的声音却有点出人意料,将这种距离感瞬时打破了。也许一个人的话语可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起码会是她内心奔涌的思想所泛起的小小浪花,她说起话来很是利落敏捷,语速颇快,明明是南方人的口音,是吴侬软语,却被她说出了北方人的豪爽之气,人也随之变得亲切和明朗起来。在这个时刻她竟像一个你久未见面的大姐姐,体贴舒适又绝对的令人信任。她的话题会从某个哲学问题到你的终身大事之间自由转换,任何问题在她那里都会得到确实的呼应,话题与话题间巨大的反差并不会让你产生任何的不适。而且,她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并不那么含蓄委婉,也不掩饰她的想法,有时竟然是非常的实在、直接,毫无虚与委蛇之处。她这样的真实的表达就会使你理解她为什么会去帮一个农村的文学爱好者的忙。这一定是源于某种天性的东西,她天性中那种强大而又柔软的东西,使她去做一些在今天这个世界看起来并不合时宜的事情。在她完美的外表下面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她对生活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创作每一次都给人以惊喜
我有些相信文如其人这个成语。起码,一个人的文字一定从某个角度昭示着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与想象。我以为,张抗抗的作文与为人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
认识张抗抗好多年了,她也一直是我长期的最为重要的作者之一。最初,对她的认识都停留在书面上。只是觉得她是新时期以来的重要作家。在我看来,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著名作家,有的在他们成名之后就再没有变化,成名作几乎就是处女作,那样的作家没有让人期待过。但张抗抗是另一种,她的作品有着女性作家所不多见的广阔视野,当你读她的一篇作品的时候,你不知道她的下一篇作品会呈现给你一些什么样的新的内容,她的叙事又有什么新的角度,她的思考又有了怎样的深化。她是每一次都要给人以惊喜的,是可以令人期待的。也因为这些,张抗抗的小说创作一直被读者所追踪。
当今有些女性作家似乎对周围的世界很少兴趣,即便是对她们的那个自我也并不深究,而张抗抗的写作并没有如许多女性作家那样沉迷于一己的世界,在个人情感的小圈子里打转。她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更是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因此,世界变得十分广博。
她的写作常常反差很大,记得长篇小说《情爱画廊》――一个典型的都市情感小说出版之后,紧接着她就写作了一篇描写农村生活,反映时代变迁的中篇小说《工作人》。两篇小说的风格、内容大相径庭,一篇是都市的时尚男女追逐情爱梦想的纯粹的理想化了的生活,颇有些另类。而另一篇是村子里的年轻男人的世俗世界,他的奋斗目标是过上平静而幸福的日子。两个反差极大的作品,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在张抗抗手里显得游刃有余,这充分显示了她对中国社会各层面的敏锐的洞察力和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
她最初的写作,她的成名之作就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焦虑和希望。那时还是青年作家的她成名之作就是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这篇小说讲述从“文革”年代走来的人们要求恢复爱的权利,更需要恢复爱的能力的故事。对于长期受到思想桎梏的人们来说是及时而振聋发聩的。之后她发表了一系列有力度的,对“文革”进行反思的中短篇小说。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的人和事层出不穷,但新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张抗抗用她特有的敏感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这个独特时代的重要一面。她的中篇小说《北极光》的发表引起广泛影响和热烈争论。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张抗抗的创作成绩十分丰厚。她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直写到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几百万字的作品。她的创作既带有非常女性化的一面,感性生动的一面,又有其理性的、深入哲思的一面。她早期写到过的人与事几乎都是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充满强烈的爱与憎,主人公往往是青年女性,这是她小说具有女性特质的一面,另一方面,张抗抗的理性思维十分突出。长篇小说《隐形伴侣》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部,这部小说中张抗抗用更加深入、更加复杂的方式讲述一个看似并不新鲜的故事,不再有以前小说中常常见到的那种直露的表达,而是在用更复杂的手法表现出小说里深刻的哲学内涵。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所特有的敏感,也了解到她的理性,她的控制力,这是她在创作上不同于一般女性作家之处。张抗抗的小说没有极端个人化的叙事,但不乏从女性的角度看人看社会的独特视角,却又有这个时代女性所并不多见的从容笃定。
更可贵的是,她的小说在故事上、细节上十分纯熟十分好读,但同时,你又可以看到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和哲学思考。近年来她对生活有了更深的开拓。近期,看到她很多关于底层人生活的作品,这里的底层生活不是对“底层”简单化平面化的概念阐释。她对底层的理解有了新的开拓,她发现了底层的美与恶,底层的复杂,其内在的悲剧性。这些都是一些叫喊式的,表面化而非常张扬的所谓“底层文学”所不能达到的。这也正是张抗抗超越自身局限,探讨人性的复杂所做出的努力。任何时候,她对这个世界的热诚和敏感都没有消退过。新时期以来她将这个时代的巨变写入小说,与读者共同分享这30年的快乐和痛苦。
飞扬的生命
记得多年前去张抗抗的旧房子,是临近大街的一个单元房,两小间,颇为拥挤。房间里堆满书,张抗抗坐于其间,聊文坛,聊自己的作品,还聊了些闲话,感觉十分地舒服,这里于她是适宜的。后来,张老师搬入了一个颇大的新居,这在当时的作家当中应该算是很早的了。这个宽大的新家之中,有了种种功能分区,有了她单独的书房,这个房子对她依然是妥帖的。曾听说多年以前她在小兴安岭插队的时候,白天会跑到山里去看人家伐木,夜晚在小屋中点上蜡烛读书,那样的生活对她而言也是单纯而执著的,与现在的精神实质并无太大差异。
我一直以为真正经历过生活,懂得生活,能够与生活和谐相处,同时又能够一直对生活拥有梦想,也就是张抗抗所说的能够“作”的人,一定是一个智慧的人。我也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内心一定强大,他们拥有了心灵的自由。我想张抗抗做到了这一点。她对生活的敏感并没有使她变得尖锐,反而,因为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多了对他人的体察与包容,然而,也并没有令自己苟同于世俗生活,她已深刻理解了生活中飞扬一面对人生的真正意义,并投入其中。
几天前,在给我推荐稿件的邮件里,张抗抗附了一张照片,是她自己照的,她家院子里一株绽放的蔷薇,那是茂盛的飞扬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