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视角 ;>>正文

吴宇森:以<赤壁>搭建文化桥梁

image

  吴宇森近影

  感动奥运,引出夙愿

  2001年7月13日,当奥组委宣布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花落北京时,电视机前的吴宇森激动得流下了热泪。电视机里全世界华人热烈的欢呼声,强烈地撞击着这位好莱坞著名导演的心,他为中国申奥成功高兴无比。在激动和高兴之余,吴宇森忽然意识到自己身在异乡多年,居然淡忘了祖国和家乡,对中国大陆近些年来发生的变化也知之甚少,应该及时补上这落下的一课。从此,吴宇森不仅关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新闻,还经常观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祖国的绚丽风光,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那些贫困地区的小孩子想尽办法读书的执著,乡村教师勤奋工作的辛劳……一幕幕来自现实生活的报道都让他特别感动,作为一个中国人,该如何把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本行——电影。

  于是,这位在奥运热浪感召下的著名导演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我要把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用电影表现出来。虽然在国外受欢迎的中国电影有很多,有武侠电影、有喜剧、有艺术片,也有写实电影。但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并没有通过电影这个表现手法得到最透彻的诠释。我既然有能力在西方工作,也结识了很多世界大师级的电影同行,我就要做一个桥梁,把东方文化最优美的一面介绍给全世界,把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和一个真实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展现给世界。”为传播中国文化来拍一部有巨大影响力的电影,拍什么?怎样拍?在哪里拍?他当然想到了让他神往的北京,想到了这块热土上诚实热情的人们。他决定在中国文化中心——北京,拍一部惊心动魄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的题材就是三国时的赤壁之战,这是曾经在16年前就让吴宇森导演着迷的一段中国历史,可是那时候他的经济实力、制作技术不成熟,他只好把这个理想一直埋藏在心里,直至中国主办奥运会的激情荡起他思乡的涟漪,在好莱坞功成名就的吴宇森才携着梦想来到了北京。

  有许多人问他为什么喜欢三国这段历史,他说:“三国时期有很多好故事,但是赤壁之战是以弱胜强的战例,吴蜀联手赢得这场战争,凭的是高度的智慧,浓厚、强大的团结精神。我希望表达这种团结的精神,阐释我们中国人是爱和平、情操高尚的民族。我们的智慧、勇气,我们对朋友的感情、对江山的感情、对家庭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这个电影得到充分的表现。”

  怎样才能拍出一个与以往的“三国”有所不同,有所超越的“赤壁之战”呢?吴宇森定下的创作基调是,不把它当成历史片来拍,更大程度地在这段故事中注重人性化的色彩。吴宇森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神化的英雄,只有真实的英雄。英雄们所付出的勇气、所付出的智慧、所付出的爱心,都是为人类做有意义的事情。在他看来,真实的英雄才是人们心里真正的英雄,当然,英雄们神勇的一面他在戏里也要表现,但是他们的性情、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所以,吴宇森在这部戏中注重表现英雄们完美的人性,张扬他们所拥有的仁爱、宽厚、勇敢、侠义精神。当然,这部戏中有很大的制作场面和大动作场面,吴宇森采用历史战争片的角度去拍摄动作场面,与国内的商业片有许多不同之处。

  吴宇森来北京拍《赤壁》,是一次文化架桥的行动,这个桥是有两个层面的立交桥,一方面向世界介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搭建中外互动的平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吴宇森在好莱坞导演过多部电影,掌握了世界大片的制作方法和尖端技术,尤其善于制作大场面电影。他通过拍《赤壁》这部电影,把所学到的好经验带回来,让我们国家电影界的年轻人能够认识、学习这些制作方法和尖端技术。在赤壁开拍以前,吴宇森接触了一些国内的电影人,在他看来这些人非常有才华,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把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尤其是年轻人,很难有机会制作一个难度特别高的、技术上没有尝试过的电影,他们想学习和提高。吴宇森通过《赤壁》的拍摄和制作,让这些年轻人亲身经历高难度场面的制作过程,学习特殊镜头、高档器材的运用,让他们尽可能有机会得到锻炼。比如在《赤壁》里面有庞大的水战场面,牵涉到电脑特技,牵涉到千军万马场面的制作过程,他现场传教,使参与工作的年轻人都从中受益匪浅。吴宇森说:“我们年轻的电影人需要有信心,不管是对国家,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对自己的心愿的实现,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心。虽然有些人因为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太快感到迷茫,但我相信在各方面努力下,他们会更坚强,会有更大的成功。”

  吴宇森也要把中国的方式与经验介绍给外国的同行们。他带一些外国工作人员来北京,让他们学习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的工作精神。吴宇森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如何对艰难的事情进行挑战,用一种攻坚的精神,把他们认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功。这种攻坚的精神对于西方电影人同样重要,东西方人文精神的融合,对双方的事业都有益处。

  周瑜是个理想男人

  吴宇森所拍的《赤壁》尽量尊重史实,而不是照搬《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他说:“《三国演义》里很多情节是编撰的,与史实不符。历史上周瑜是个非常‘正面’的人物,他是军事天才,也是个艺术家,他爱好音乐、音律,非常擅长音乐创作,在我的心目中周瑜一直是个理想男人,他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赤壁之战根本上就是周瑜之战。那时诸葛亮刚出道,还没有成为军师,他只有二十几岁,唯一的功劳是说服孙权跟刘备联盟。舌战群儒这个故事是没有的。战争怎么打赢基本上是周瑜一个人的决策,《三国演义》里面把所有的功劳都给了诸葛亮。‘三气周瑜’、‘瑜亮情结’历史上根本没有,在这部戏里也没有这样的情节。我赞同一位专家的见解,这么大度的有胆量的周瑜不会千方百计害诸葛亮。大难当头,如果大家还在为个人的嫉妒心斗来斗去,你害我,我害你,那还能干成什么大事呢?我所表现的不是个小气的周瑜,是一个有肚量的周瑜。在困难的时候,大难当头的时候,英雄们团结一致,周瑜欣赏诸葛亮,欣赏他的才华,他们是惺惺相惜的一对好朋友。当然,诸葛亮在这个戏也有重要位置。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他凭的是什么?凭他的勇气,凭他的聪明才智,凭他的一腔爱国热血。所以我选取这个特殊的角度诠释这两个人物。”吴宇森还说,他之所以喜欢周瑜这个人,还因为他对国家、对妻子的那种爱是很浪漫的。在拍摄现场他跟那些外国人开玩笑说,你们以为欧洲人、美国人浪漫,其实我们中国人更浪漫!中国人的侠义精神是非常浪漫的,没有那份宽厚、仁爱的情怀是浪漫不起来的。”

  当然,吴宇森并没有完全把《赤壁》这部戏从《三国演义》里剥离出来,他用大家熟悉的情节来塑造人物性格。贯穿全片的“大感情”是忠义精神。他认为,“作为一部‘国际性’的电影,尤以现代人,现代观众的知识水平和观赏角度而言,应该是‘情到用时,点到即止’。除了情感要符合人物性格,也应该要留给观众一个想象和感受的空间。”

  来自拍摄现场的感动

  吴宇森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有着高度的责任感,这促使他放弃5部好莱坞大片,耗时3年来拍《赤壁》这部电影。他说:“北京奥运能更全面、更具体地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影响力是电影及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及的,但是电影也是重要的方式,我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品质和情操。”吴宇森学贯中西,对民族文化仍有深刻的认识与执著的坚守,他对人、对事始终保持中国人特有的“感激之心”和欣赏的姿态。这使他对电影痴迷不悔,在戏里戏外遇到让他感动的事情,有时他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吴宇森是通过震撼自己再去震撼观众的。他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故事之中,给观众带来深切的感受并从中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有一次在易县的拍摄现场,天空突然下起滂沱大雨,大水像山洪一样汹涌,2000多名战士和工作人员为保护器材,互相扶持,在大雨里奔跑呼救;还有很多人冒着风雨把器材架好,准备下一个镜头。他们那股拼命精神让吴宇森十分感动,而这种感动又促使他产生更强的责任心,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为他回报这些人的努力和付出,我更要拍好这个电影。

  有人问吴宇森,在国内拍戏与在国外有什么不一样。他说:“在国外拍戏,在技术和工作方式方面比在国内优越,但是,在我们有差不多的技术和工作方式时,多了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人情味。这个人情味,是我们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一部分精神操守;这个人情味,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

  “解压”秘笈

  影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升级的投资与高制作给导演和演员增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作为好莱坞著名导演的吴宇森,从19岁开始导演生涯,如今40年的时间过去,身体却像年轻人一样经得起风吹雨打,《赤壁》剧组在北京和河北易县拍摄的9个月时间里,经历了变幻无常的天气,几次遇到暴风雨,很多年轻人都生病了,一直身处拍摄一线的吴宇森却没有因劳累和环境因素生病,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让许多人佩服。日前我去拜访他时,在谈话中了解到了他的解压秘笈。

  吴宇森所受的家庭教育和早年的教会教育,给他培养了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这使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相信自己,专注工作,对背后的闲话或恶意的人身攻击,一律不予理睬。他经常在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想镜头怎么样拍、摄影的器材怎么能运用得最好,把注意力用在完成工作上,这不但激发了他创作的火花,也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回顾自己的作品时吴宇森经常这样想:“我拍出的电影都还不错嘛,不管卖座也好,不卖座也好,甚至拍出的戏自己不喜欢,但都还是很不错的。”在他看来,从来不对自己失望,压力就会自动减轻。

  吴宇森遇到烦恼时经常这样劝慰自己:“这个一定会过去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持这种心态的吴宇森,不把批评自己的人当成小人,而是看成是关心自己的人,心里想着有这么多好人在关心自己,事情怎么能做不好呢,心里永远往好的方面去想,果然有好事发生,他怀着感激的心情去欣赏、去理解他人。吴宇森认为保持这样的心境,任何事情都会有希望,这样心中的忧郁和烦闷就会被驱散了。尽管吴宇森拍过很多悲剧,但个人的人生观是很积极的,永远都把希望放在心里边,压力就变成动力了。

  吴宇森第一次去美国拍戏时,身上带的除了剧本就是烹饪书;他在美国的家有一个特别大的厨房,里面放了台湾、北京、香港等许多特色风味的烹饪书,多年以来,他总是有意识地把自己沉浸在“炒菜”这一生活的乐趣之中。每当从紧张的工作场所回来,他都到市场买新鲜的蔬菜回家,听着自己喜欢的古典音乐,洗洗切切,做一桌丰盛的菜肴给亲人或朋友吃,这个过程让他感到身心愉悦,大家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美好的情谊,不知不觉中就排解了工作带来的紧张感和焦灼感。

  吴宇森在年轻时喜欢教授交际舞,在运动中借音乐和舞姿的帮助放松身心,进入中年以后,他喜欢散步,经常在家附近风景优美的路边散步,好的风景和音乐、舞姿一样,帮助运动中的自己转移注意力,从而忽略压力的存在。他认为年轻人放纵自己,经常以逛夜店、喝酒、服用药物等方法来解压不是好习惯,增加运动,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对演职人员和承受较大职场压力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选稿:陈群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赵晏彪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