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泉悉心指导青年演员
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楼上楼下的座席无一空位,连过道上也都坐有戏迷。
这样闹猛的场景,出现在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市文联主办的“东方讲坛”上。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久违舞台的昆曲“武旦皇后”王芝泉携她的爱徒谷好好来到这里,为大家诠释她独树一帜的昆曲武旦艺术以及自己从艺半个世纪来的昆曲情缘。
王芝泉自豪地说:“当中国‘百戏之祖’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唱响,当古老的昆曲水袖在鸟巢起舞,当张若虚的名句在鸟巢用昆曲吟唱,我们每一位昆曲人都为此感到由衷的骄傲!”
创造奇迹的一代
67岁的王芝泉是建国后培养的第一批昆曲演员。这个上海戏校第一届昆剧班被叫做昆大班,是公认为“创造奇迹的一代”。从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刘异龙、方洋、张铭荣,到去北京发展的杨春霞、蔡瑶铣……这个班学员的成才率之高、之后成为艺术家的人数之多,在新中国戏曲教育史上是罕见的。在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比中,王芝泉和华文漪、蔡正仁、计镇华、岳美缇同时问鼎,梅开五福,创造了这一中国戏剧最高奖评比的惊人纪录。
他们不仅延续了典雅优美的昆曲艺术血脉,同时也改变了这一古典艺术和文化遗产前行的脚步与命运。
师承方传芸、松雪芳、张传芳、张美娟等京昆名家的王芝泉,在昆大班中是佼佼者。她功底深厚,嗓音清亮,是文武双全的难得人才。众所周知,600年来,昆剧艺术一向以小生、小旦、小花脸这“三小”为主,基本没有武旦这一行。而王芝泉从一个十几岁的天真小女孩始,经过顽强拼搏、勤学苦练,在昆曲舞台上塑造了白素贞、小青、红娘子、扈三娘、百花仙子等众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最终为昆曲武旦争得了一席之地,还开发、发展了独具个性特色的“稳、准、狠、险、美、帅”,柔中见刚、刚柔相济、打中有做、舞表结合的武旦艺术,因此被誉为昆曲“武旦皇后”。
艺不惊人誓不休
王芝泉从小就多才多艺。刚入戏校学戏时,她曾学过花旦和老旦。王芝泉生来就有一副好嗓子,在全本《拜月亭》中,她演过王瑞兰的母亲,唱起老旦来,绰绰有余。后来,老师们发现她的腰腿特别好,开始培养她学刀马旦和武旦。从此,王芝泉就在武旦这一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俞振飞大师生前多次对人说起过:“要找王芝泉,得去练功房。”大师疼爱地形容她头发总是湿漉漉地粘在鬓角额头。在练功房地毯上的无数春夏秋冬,王芝泉汗水不知流了多少,刀枪把子也不知坏了多少,就连粗麻袋靠都穿坏了好几身。
王芝泉回忆,12岁的她就已和练功房结下不解之缘。她至今还记得老先生们的告诫:“你要将来的甜,就必须现在的苦。”戏校规定早上6点起床,可她4点就起来练私功了。除了老师教的东西,她还学舞蹈,练武术,钻研艺术体操。毕业后,不管是平时开会学习,还是晚上睡觉,她都坚持压腿、吊腿。为了练好《百鸟朝凤》耍钢叉,她手臂腿上不知留下了多少乌青块。为了在《雅观楼》中反串李存孝,她穿厚底靴,苦练笔砚爪和长索,还学耍令旗。为演《劈山救母》,她和武生一起练“旋子”,居然一口气可以“飞”25个。
兰花逢春更芬芳
人们常说王芝泉是福将,凡重要的演出她似乎从没出过事故。比如打出手,是她的看家本领,而出手这个玩艺儿的风险很大,一次出手下来掉几支枪是常有的事。1961年,她从上海戏校毕业赴香港演出《白蛇传》,在“盗仙草”一折中大打出手,12场演出居然没掉过一次枪,把香港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在台湾演“请神降妖”,她用靠旗打出手,也是枝枝都有着落。在新加坡演《盗库银》,她用两头锤当枪踢,救起了几根极为危险的长锤,让观众们欣喜若狂。王芝泉说,她的这种福气是苦练的结果。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上帝才不会怜悯你呢!
正当艺术青春初放光彩时,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蛮横地扼杀了昆曲。和所有昆曲演员一样,王芝泉被剥夺了演出权利。但她坚信,自己所学武功总有一天能派上用场,被周总理誉为“兰花”的昆曲也总有一天会重放清香。
粉碎“四人帮”,兰花又绽放。1978年上海昆剧团成立,37岁的王芝泉喜返舞台。从《琼花》女战士丹竹,到《挡马》杨八姐;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到《盗仙草》中白素贞,她以自己矫健的身手和扎实的功底,让观众目不暇接。
高压强迫不弯身
随着影视艺术的迅速普及和流行文化的不断冲击,戏曲的境遇变得不容乐观起来。戏曲观众的逐渐流失,导致了昆剧观众面的狭隘,而且年龄相对偏高。面对快节奏的生活,舒缓柔和的昆曲甚至被人用上海话讽刺为“昆曲昆曲,目困目困(睡睡)吃吃”。此外,不满于歌星、影星的高收入,一些昆剧演员相继离开舞台,另谋生路,开始搞起所谓的“三产”,卖起了烤鸭,开起了饭店。
面对昆曲发展的困境,王芝泉和她的“战友”们并没有灰心丧气。为了能像日本歌舞伎那样古曲唱新声,用现代的声光电手段来争取年轻观众,年过半百的王芝泉参加了充满试验性的昆曲大戏《上灵山》,并担纲主演孙悟空。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要改小嗓为大嗓,去适应武生行当的猴戏,难度实在太大。为了反串好孙悟空,演出悟空身上的猴气、猴趣、猴态,王芝泉到处拜师求教,随处模仿猢狲动作。她笑道:“演悟空,就要学悟空,用悟空‘顽石里生就顽石性,高压强迫不弯身’的顽强劲儿去克服困难。”
新松恨不高千尺
杜甫有诗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从《上灵山》后,王芝泉这位终身迷恋舞台的艺术家,在光环灿烂、好评如潮的黄金时刻,毅然决然开始了她所说的“战略转移”。那时,她曾清醒地对记者表示,自己和昆大班的同学都已年过半百,比当年演《十五贯》的“传”字辈老师岁数都大。为了昆曲的振兴和今后的发展,她决心移情于后一代,寄望于未来,像老师当年对自己那样,把一片忠于艺术的赤忱,转移到培育下一代身上去。
王芝泉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美猴王”成了“孩子王”后,带出了一批令人刮目的小武旦,使兰苑充满了生机和朝气。她和小她30岁的昆三班6位弟子朝夕相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同甘共苦。为使新苗茁壮成长,她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不但教弟子刻苦练功,耍大刀,舞枪花,还教弟子们要有一颗为昆曲献身的心。瘦小的谷好好是6位弟子中入行最晚的,但由于她有一股拼劲,文戏基础好,嗓音宽厚,又会表演,短短几年中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可以一口气连排4遍《昭君出塞》。这位不可多得的后起之秀,现在已成为梅花奖得主和国家一级演员。
愿作春泥更护花
去年,上海昆剧团在逸夫舞台举办了王芝泉传承成果展演,全面展示了这位昆曲“武旦皇后”20年来的武旦教学成果。
20年来,王芝泉坚持教学相长,不仅为昆剧,而且为京剧、梆子戏等剧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武旦、刀马旦新秀,可谓桃李满天下。除了比她小30多岁的丁芸、谷好好等昆三班学员今日已成剧团顶梁柱外,学生钱瑜婷、林芝都是全国小梅花金奖得主。学生赵文英曾因一出《扈家庄》获全国戏曲青年组一等奖,杨亚男也因演出《三战张月娥》获全国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武旦组金奖,成了获奖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而徐州梆子剧团团长燕凌还曾喜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王芝泉告诉记者,全国现存昆曲从业人员加在一起不过几百人,能演的剧目也已从“传”字辈老师手里的600余出减到如今的200余出。这一组数字实在令人警醒。
岁月悠悠,人生苦短。在经历了50多年的曲折坎坷之路后,王芝泉和昆大班的同学们都将让出“跑道”。但她永远铭记俞振飞老师1982年题赠上海昆剧团的那首《减字木兰花》:“行云回雪,几度沧桑歌未歇。大好河山,碧管红牙海宇宽。盛时新响,应喜后来居我上。老健还加,愿作春泥更护花。”
为了留住昆曲的良辰美景,王芝泉表示,一息尚存,仍将奋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