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视角 ;>>正文

余秋雨谈明天首演的音乐剧《长河》

  在戏剧学术和文化散文领域游走多年,这一次,著名学者余秋雨试水音乐剧,想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告诉世人:他心目中的音乐剧和艺术是怎样的。昨天,在上海大剧院接受采访的余秋雨告诉记者,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的文化发展较为滞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出现了偏差”:“多少年来,我们的很多艺术家放弃了艺术本位,而在花大力气寻找艺术之外的东西,如说教、道德评判等等,这使得创作离艺术的根本越走越远。”

  十几年前,余秋雨担任总策划、其妻马兰主演的黄梅戏《红楼梦》上演,著名导演谢晋看完演出后,激动地冲上舞台,对余秋雨大声地说:“这就是音乐剧,你们要在这基础上发展中国的音乐剧。”不久,著名导演黄佐临给余秋雨写信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欧美的音乐剧引进中国,与音乐教育家周小燕等人讨论多次,得出结论:“我们看上黄梅音乐和越剧音乐了。可以在这两种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寻找中国音乐剧的元素。”余秋雨把这封信当作了黄佐临先生的“艺术遗嘱”,一直惦念着创作一部真正的中国原创音乐剧。

  这份惦念,在十余年后,变成了一种舞台实践。明天,由余秋雨编剧、马兰主演的音乐剧《长河》终于将在上海大剧院掀起红盖头。投资近千万元,请菲律宾著名音乐人鲍比达作曲、“香港造型艺术第一人”张叔平做人物造型,《长河》未及问世,便广受关注。然而,余秋雨昨天却坦言:“《长河》会给中国传统戏曲改革提供方案吗?———不会,这是一部纯粹的音乐剧,不会因为马兰的参与,而成为黄梅戏改革的实践;会带来某种哲学思考吗?———不会,即使有哲理也会潜伏在故事中;会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吗?———不会,《长河》只关注人性;会有好看的情节吗?———可能也不会。总之,《长河》可能会跟我们传统上评论舞台艺术的理念不合拍。”

  “艺术的目的,不是用来弘扬什么,不是用来批判什么,也不是用来居高临下教育观众。《长河》中,确有一群进京赶考的科举考生,然而,批判中国科举的利弊得失,却不是一部舞台剧所能承载的。要分析中国科举,我有我的文化散文《十万进士》。”在余秋雨的心目中,看戏,应该是开心、愉快的经历。所以,他努力删掉了《长河》中涉及“批判”的成分。“所谓艺术,要有使人心更柔软、更温暖的成分。”如《长河》中,女儿与不能相认的父亲之间的一段“心灵对唱”,余秋雨相信这会“触动人心柔软处”。

  

选稿:曹宇新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裕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